《〔俄國〕普希金·致恰達也夫》經典詩文賞析
愛情、希望、寧靜的光榮,
都不曾長久地欺騙我們;
青春的歡樂已經消失了,
象早晨的霧,象飄渺的夢境。
但熱望還燃燒在我們心中,
忍受著暴政的千鈞重壓,
我們懷著焦急的心情,
諦聽祖國呼喚的聲音。
我們飽嘗了期待的痛苦,
盼望著神圣自由的來臨,
就好象一個年輕的戀人,
等待著真誠約會的時辰。
趁自由之火在心上燃燒,
趁我們的心為榮譽而跳動,
我的朋友,快獻給祖國吧,
我們心靈的美好的激情。
相信吧,同志!那迷人的
幸福的星辰將冉冉上升,
俄羅斯將從睡夢中覺醒;
而在那專制暴政的廢墟上,
一定會銘刻我們的姓名。
(杜承南 譯)
這是一首有名的政治抒情詩,詩人于一八一八年十九歲時寫出這首傳誦一時的名篇。恰達也夫是一個思想激進的哲學家,普希金在皇村中學讀書時與他相識,當時近衛軍騎兵團軍官恰達也夫駐扎在皇村。兩人一見如故,過從甚密,恰達也夫的思想對詩人有很大影響。
全詩可分為五節,每節四行,最后一節五行,每一節按其內容可有一個小標題。第一節,往事如幻夢。第二節,暴政重千鈞。第三節,自由的渴望。第四節,獻身的激情。第五節,祖國的覺醒。
詩篇開門見山,直抒胸意,不論是愛情、榮譽,還是青春的歡樂,都不過是過眼煙云,不可能長久給我們慰藉。普希金于皇村中學畢業以后,在彼德堡謀了個十等文官的空銜,置身于上流社會圈子里,整天價與達官權貴們周旋。但酒筵、歌舞、仕女如云,并沒能使詩人眼花繚亂,心蕩神搖。緊接著筆鋒一轉,詩人表明心跡,在那夜色如磬、重壓千鈞的沙皇暴政下,對祖國強烈的愛,對自由的渴望,仍然如一支火炬在心中熊熊燃燒。
最后兩節表達了詩人對未來滿懷信心,他堅信沙皇的專制政體必將覆滅,俄羅斯人民一定會獲得解放,迎來神圣的自由。然后他又用含蓄的筆墨指出, 自由不會自行從天而降,不能守株待兔,閉門坐等,而應通過戰斗,用鮮血和生命去換取。當幸福之星光照大地時,專制暴政的廢墟上將會銘刻戰斗者的姓名。
這首短短的二十一行小詩,為什么能膾炙人口、經久不衰呢?主要是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崇高的思想。詩人把對沙皇暴政的抨擊,對祖國的熱愛,對自由的向往,為自由獻身的決心,統統熔于一爐。二是濃烈的感情。羅丹有一句名言:“藝術就是感情?!?(羅丹《藝術論》)這首詩的字里行間,滾滾奔涌著發自詩人心靈深處的感情熱流,如火山巖漿的迸發,如大江的怒濤洶涌,熱烈地謳歌了對祖國刻骨銘心的愛。三是卓越的藝術。這首詩雖是直抒胸臆,卻不是干巴巴的平鋪直敘,而是運用了出色的藝術手法。首先是反襯與對比。在第一節中列舉愛情、希望、榮譽、歡樂等等,都不能再把自己吸引,那么詩人是否萬念俱灰,看破紅塵了呢?不是,絕對不是。對祖國的愛戀,對自由的向往,仍在詩人心中熾燃,鮮明的對比,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詩人運用了新穎、生動、貼切、自然的比喻(明喻和隱喻)。青春的歡樂象朝霧和夢境,暴政似千鈞重壓。盼望自由象年輕的戀人等待約會的時辰,幸福象星辰冉冉上升,俄羅斯將從睡夢中覺醒,專制暴政的廢墟上將銘刻戰斗者的姓名等等, 真可謂妙喻如環,接連不斷,從而波瀾起伏,跌宕多姿。
這首詩問世后,頓時不脛而走,以手抄本形式廣為流傳,軍營里粗識文墨者皆能背誦。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后,不少成員被流放到西伯利亞, 在他們身上珍藏的秘密徽章上,鐫刻著的正是普希金的美妙詩句: “相信吧, 同志!那迷人的/幸福的星辰將冉冉上升?!?br>
(杜承南)
上一篇:〔印度〕泰戈爾《職業》賞析
下一篇:〔美國〕桑德堡《芝加哥》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