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別德內·指路的星星》經典詩文賞析
不會永遠是漆黑的夜,
不會永遠是黑暗和恐怖:
黎明前的星星
照耀著我們前進的道路。
工廠的錘,農村的犁,
閃爍在它的光輝里。
我們肩并肩,手拉手,
工人農民是朋友和兄弟!
相同的痛苦命運
把我們永遠連得緊密,
我們去迎接殊死的戰斗,
結成銅墻鐵壁。
我們去同敵人作殊死的戰斗,
去戰斗!決不退后!
盡管周圍還籠罩著黑暗,
黎明的曙光就在前頭!
不會永遠是漆黑的夜,
不會永遠是黑暗和恐怖。
我們的紅星
給我們指引著前進的道路!
(王守仁 譯)
作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詩歌的倡導者,杰米揚·別德內在蘇聯詩歌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和馬雅可夫斯基的詩歌最鮮明地代表了二十年代蘇維埃詩歌發展的主要方向。同為“偉大十月的歌手”,馬雅可夫斯基的詩篇猶如馳騁疆場的駿馬,氣勢宏偉,豪放而浪漫;別德內則以自己“下里巴人”的樸實、通俗吸引了廣大的工農讀者。他是蘇聯國內戰爭時期最受歡迎的詩人,詩集印數達五百萬冊。
杰米揚·別德內原名葉菲姆·普里德沃羅夫,杰米揚是克雷洛夫著名寓言《杰米揚的魚湯》中的主人公——一個過分殷勤好客、好心辦笨事的莊稼漢,俄語“別德內”的意思是“貧窮的”。一九一一年葉菲姆在布爾什維克黨《星報》上發表詩作《杰米揚·別德內——一個可惡的莊稼佬》,由此而得筆名杰米揚·別德內。他出生在赤貧的“莊稼漢”家庭,從小飽受莊稼漢生活的艱辛, 并為自己是莊稼漢的一員而自豪。這位莊稼漢詩人在自己的創作中廣泛采用民歌、民謠、寓言、壯士歌等民間創作形式,不管是針砭時弊的寓言,還是宣傳革命的詩歌,都寫得樸實明白,通俗易懂。別德內是最早把自己的創作直接同黨的宣傳工作和無產階級革命斗爭聯系在一起的詩人之一,他的宣傳詩具有簡短、明暢、中肯、易于記憶的特點,雖缺乏浪漫主義色彩,卻獲得現實主義的開端。 《指路的星星》便是典型的別德內風格的宣傳詩。全詩用詞樸素,沒有生僻、造作的修飾語,比喻生動貼切而又淺顯易
懂。如把反動勢力比作黑夜,把領導工農革命的布爾什維克黨比作黑夜里指路的星星。 “工廠的錘”、“農村的犁”、 “閃耀在它的光輝里”,這些隱喻巧妙地道出了黨的性質。簡短、流暢、 “標語口號”式的句式易讀好記。采用復數第一人稱的寫法,把自己和工農化為一體,象是莊稼漢和莊稼漢在一起促膝談心,給讀者以親切感、信任感,富有感染力和號召力。詩的結尾與開頭的詩節再一次呼應,形成一種回環復沓, 加強了詩歌的表現力。
(王建清)
上一篇:〔希臘〕塞弗里斯《拒絕》賞析
下一篇:〔智利〕米斯特拉爾《提示》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