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伊薩柯夫斯基·卡秋莎》經典詩文賞析
蘋果花和梨花競相開放,
河上的薄霧輕輕地蕩漾,
卡秋莎向著河岸走來了,
走向高高的、陡峭的岸上。
姑娘的歌聲在河岸上飛揚,
她把草原上灰藍色的雄鷹歌唱,
她歌唱自己心愛的人兒,
姑娘把他的來信深深珍藏。
呵,你,歌聲,姑娘的歌聲,
你快隨著明亮的陽光飛翔,
你把卡秋莎的問候帶給戰士,
他正駐守在遙遠的邊疆。
讓他想起平凡的姑娘,
讓他聽到,姑娘在怎樣歌唱,
讓他好好保衛祖國的土地,
而卡秋莎將永遠把愛情珍藏。
蘋果花和梨花競相開放,
河上的薄霧輕輕地蕩漾,
卡秋莎向著河岸走來了,
走向高高的、陡峭的岸上。
(呂進 譯)
米哈依爾·伊薩柯夫斯基是我國廣大讀者熟悉的蘇聯著名詩人,根據他的這首詩譜曲的《卡秋莎》風靡了五十年代的中國。
《卡秋莎》是一首譜寫青春美的歌、展示心靈美的詩。詩人塑造了卡秋莎這一溫柔可愛的少女形象,運用第三人稱袒露了一個俄羅斯姑娘純樸、美好的心靈。通過無形的“歌聲”,詩人為卡秋莎和她“心愛的人兒”邊疆戰士架起一道心靈溝通的彩虹。卡秋莎和戰士,一個在家鄉河岸,一個“駐守在遙遠的邊疆”, 現實的時空阻礙了情感的交流,卡秋莎深明大義,既歌頌愛情,又深深理解了戰士的追求。這樣,一個“平凡的姑娘”呈示給我們一種嶄新的姿態,她的精神境界遠離了“小我”的狹隘自私,升華為祖國之愛人民之愛。雖然卡秋莎的“歌唱”在詩中只是一個描述性概念,但我們仍可感受到卡秋莎的人格力量和美好情愫。無私的奉獻、堅貞的愛戀,都是如詩如畫青春的證明。
卡秋莎作為詩人謳歌的對象,她就是美的化身。她的出場是詩意籠罩的: 蘋果花、梨花爭妍斗艷,薄霧輕輕蕩漾;在一個詩的氛圍里展開詩的對象,使外在自然景觀的美與抒情對象的內在美達到一致的和諧,我們可以看出詩人的匠心。詩的語言單純、透明,色彩明亮、歡快,給讀者的感覺是親切自然、蓬勃向上。一九二七年,伊薩柯夫斯基的詩集《谷草里的電線》受到高爾基的贊許,高爾基稱譽他是新俄羅斯的歌手。 《卡秋莎》可說作是蘇聯那個時代動人的音符。卡秋莎這一詩歌形象受到了不同膚色人們的喜愛,是因為她身上散發出的人情美的光輝。在偉大的衛國戰爭中,蘇聯紅軍把最有威力的大炮命名為“卡秋莎”, “卡秋莎”大炮曾打得德國入侵者望風而逃。
譯詩以四頓句為主,多押下平聲一先韻和上聲十五翰韻。詩首尾單節重現,像戲劇里的“化入”“化出”,又像音樂中的單主題回旋,突出了藝術效果。
《卡秋莎》寫于一九三八年,半個世紀過去了,今天讀來還那么清新、那么溫暖。
(余長新)
上一篇:〔英國〕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六十六首》賞析
下一篇:〔美國〕洛威爾《歷史》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