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人,第一個發明了可怕的劍?
他是多么野蠻,多么鐵打心腸!
從此人世間產生了殺戮和戰爭,
開通了捷徑——直通恐怖的死亡。
但也許冤枉了他,本是我們濫用了
他交給我們對付野獸的武器?
這是黃金的罪孽;古代本無戰爭,
只有山毛櫸木杯子伴人進餐。
沒有城堡,沒有圍寨,在雜色羊群
圍繞間主人無憂無慮地安眠。
我愿活在那個時代,不知道凄慘的
戰爭,不致心悸地聽軍號吹響。
如今我卻被拉上戰場,而某個敵人
已手持注定扎進我肋部的長槍。
但救救我吧,我的家神! 當幼小的我
在你跟前奔跑,你就把我扶持,
盡管你是老樹樁雕成,這不算丟人,
你早在我祖先家里,自古如此。
盡管那時木雕神像在狹窄神龕里
十分簡陋,但人們比現在誠心。
只要供上一串葡萄,或給神像戴個
谷穗花冠,就足以博得他歡心;
還愿者捧來供神的餅,他的小女兒
手捧著純凈的蜂窩在后頭跟。
哦家神,把青銅標槍引離我身!
……
并獻上一頭豬,一份農人的獻禮。
我跟在后面,換上了干凈的衣服,
籃子和頭發都飾著桃金娘枝,
以此討你歡心。別讓人去沙場爭雄,
去借戰神之助打倒敵方將領,
當我飲酒時,他可以對我講述戰功,
并用酒漿在餐桌上描畫陣營。
何等瘋狂啊——用戰爭召來黑的死!
它威脅著我們,它悄悄地逼近。——
下界沒有糧田和栽培的葡萄,只有
地獄犬和冥河船夫令人害怕;
陰沉的水邊游蕩著蒼白的一群,
帶有空空的窟窿、燃燒的頭發。
更值得贊揚的,毋寧是生養子息,
在年老遲鈍時安居小小茅廬!
自己趕著羊群,兒子趕著小羊羔,
妻子準備熱水,好把疲勞消除。
我但愿這樣過活,直到白發蒼蒼,
并把從前的歲月和事跡講述。
但愿和平維護農田。光輝的和平
引導耕牛,套上了彎彎的牛軛;
和平養護葡萄園,和平貯存葡萄汁,
使父親封的醇釀能給兒子喝;
當粗野的兵征戰,陰沉的刀槍蒙著
黑銹,鋤和犁卻在和平中閃爍,
農人從林間回家,帶著一家妻小,
在微微醉意里駕著晚歸的大車。
這時,愛的戰場上戰事正酣: 婦女們
抱怨扯掉了頭發,打破了門扇;
她哭嬌嫩的面頰被打腫,而征服者
也哭他自己沒輕重,下手太蠻。
惡作劇的愛神供應雙方尖酸詞令,
自己超然坐在發怒的男女之間。
唉,這種男人是鐵石心腸,竟然動手
打他的姑娘,把天仙強拽下地。
你至多可從她肢體上扯下薄薄羅衣,
你至多可弄亂她漂亮的發式,
你至多弄她流點淚;你若一怒就把
純情女弄哭,那是你四倍的福氣。
而誰下野蠻的毒手,誰就該去持矛
握盾,但請遠離溫柔的維納斯!
那么,仁愛的和平,手持谷穗而來吧,
從你白袍的衣裾里傾瀉果實。
(飛白譯)
注釋:
此處文字有缺失。
【賞析】
梯布盧斯是古羅馬重要的哀歌體詩人,“哀歌體”作為一種詩體本源自希臘,初時主要指以單行為長短短格6音步,雙行為長短短格5音步,兩行為一組的詩歌。這種格律的特點是較為平和、雍容,古希臘詩人用這種格律寫作詩歌時題材廣泛、情感多樣。到古羅馬時期的哀歌,已經開始轉向抒發個人情感、關注自身感悟為主。梯布盧斯傳下詩歌兩卷,這兩卷詩歌主要是寫給詩人兩位所愛的女子的,均為哀歌體詩。梯布盧斯有著很濃厚的田園情結,詩歌中充滿了淳樸寧靜的田園氣息,即使是愛情詩中也充滿了攜心愛之人歸隱的期盼。而這一首詩歌是梯布盧斯著名的反戰詩,其中所呈現的戰爭描述和田園生活刻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直叩人的心靈。
詩歌以橫眉冷對的怒喝起首,所選的均是至為冷峻之詞——可怕、野蠻、殺戮、恐怖等等,這一切都伴隨著“劍”的到來而到來,深惡痛絕之情與陰風慘慘撲面而至,讀者不由地會產生不寒而栗之感。而后筆鋒一轉,詩人又覺得作為使用的器的“劍”,或許本無過錯,發明之人也或許只是為了對付野獸。那么罪在何處?黃金,人性!詩人懷念曾經的“黃金時代”,懷念那時候天地間的安詳與人的無憂無慮。現在,由于人對黃金的貪念,卻導致了戰事頻頻和民不聊生!
接下去的兩句盡顯了戰爭帶來的夢魘般的恐怖,戰場上只會讓人感到凄慘,而軍號聲則讓人心悸。“如今我卻被拉上戰場,而某個敵人/ 已手持注定扎進我肋部的長槍。”戰爭是何等的瘋狂與荒謬絕倫,詩人以飽含宿命色彩的語句揭示了戰場上每個人都難以逃脫的厄運,注定的某個人必會將長槍扎向自己,戰爭的黑洞必將吞噬自己那僅有一次的生命!這樣,軍號的吹響怎能不讓自己心悸?怎能不問為何還會有戰爭?
雖然梯布盧斯曾詛咒這尤庇特(宙斯的羅馬名)統治的黑鐵時代,但有著很虔誠的宗教信仰,緊接著在這首詩歌中他提到的是家神,是羅馬傳統的家庭守護神。詩人以輕松的口吻寫出了自己對家神一如既往的誠心,而渴望家神佑護自己。接著,詩人在描繪了獻祭的場面后,重又回到對戰爭的譴責,甚至流露出對戰神的不滿。因為“用戰爭召來黑的死”,這是何等的瘋狂。而死亡又是多么的可怕,死后的世界中只有地獄犬、冥河船夫和骷髏……
至此,詩人以滿懷深情的筆觸轉入了對安詳靜謐的田園家庭生活的描繪。在和平的歲月中,詩人可以過這樣理想的生活: 生養子息,安居小茅廬,趕羊群時讓兒子趕著小羊羔,給牛套上牛軛,兒子喝著父親貯存的佳釀等等,多么的祥和,多么的令人神往。和平中人才可以真正地享受愛情的快樂,愛情生活雖也如戰場,卻只允許存在甜蜜的淚,粗野的人就該讓他去上真正的戰場!這一部分充分體現了梯布盧斯對理想的生活與愛情的向往,及田園化的審美情趣。
梯布盧斯生活的年代與賀拉斯相近,同樣有著對羅馬百年來連綿不斷的內戰的切齒痛恨之情,本首反戰詩深刻地體現了這一點。厭惡戰爭、渴望和平,正是當時飽受內戰之苦的人們的普遍心理。
(趙將)
上一篇:《昨天拉米斯帶著一個壞消息·哲利爾》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是誰在我閨房門口?·彭斯》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