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你引發我的深思,
當你問我——我會怎么想:
假如你找到另一個新娘,
突然變心而與我告辭。
假如愛情從你心中流逝,
生命之樹將黯然無光,
淚眼模糊,我回顧以往——
伊甸園在昏暝中消失。
但即便我全部希望消殞,
即便我遭到最大的貶辱,
即便我傷痛如萬箭攢心,
我仍將像一把舊的小提琴,
打破了,終能得到修復,
奏出一絲微弱繚繞的琴音。
(飛白譯)
【賞析】
《那天,你引發我深思》是帕盧丹-繆勒早期創作的浪漫主義抒情詩,詩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女子,她面對可能失去的愛情,唱出了一曲悲歌。
從第一小節我們可以看出,主人公已經成為新娘,并且深愛著丈夫,不料愛人忽然提出一個令人震驚的問題: 如果我變心,你會怎么想?
對于19世紀初期的一般女性,婚姻與愛情即是其終生依托,女子最高的幸福,就是嫁一個可靠的丈夫并且終生融洽(奧斯丁所有的小說都在表現這一主題),愛情等同于生命的唯一支柱。因此,一旦愛情不牢靠,女性的生活將面臨全面崩潰。
詩中的女主角亦首先感到生活頓然失色:“生命之樹將黯然無光……伊甸園在昏暝中消失。”愛情的失落對她來說,不僅是“全部希望消殞”,而且是“遭到最大的貶辱”,人生之幸福乃至為人之尊嚴榮耀,皆系于愛情。第二、三小節所用的比喻都是傳統詩歌里很常見的意象——生命如樹,過去的幸福如同失落的伊甸園,傷痛之感如同“萬箭攢心”,體現了古典詩人的寫作特色: 尊重傳統、沿襲規范,設置比喻時追求喻本與喻體的相似性,而不像后來的詩人那樣追求意象的陌生、新奇和比喻的“無理而妙”。因而這首詩前三節在今天看來顯得規矩、平淡,無論是情感走向(女性失去愛情即痛感是人生的全面失敗)還是意象比喻都沒有超出我們的慣性期待。
可是最后一節略略使我們驚奇: 如同死而復生,或是枯樹再春,女主人公在無盡哀痛之后重拾生活的勇氣,她相信,即使自己所受的重創如同“舊小提琴”被打破,但“終能得到修復”,再奏出雖然微弱但仍繚繞不盡的琴音——這超出了當時女性失戀時只反復哀悼、嘆惋不盡的老調,體現出主人公內心的堅強與理智: 盡管愛情的失落是重大的打擊,但人生仍要繼續;盡管被遺棄是嚴重的羞辱,但收拾起破碎的自尊后,如同破舊的提琴被粘合好,仍要繼續演奏優美的樂調……
最后一節的意象——一把傷痕累累但仍奏出繚繞之音的提琴,讓人感動;而這個意象所喻指的那位哀傷但堅強、在受創之后以柔弱卻堅韌的力量繼續奏響生命之曲的女子,亦令人感佩。
(鐘麗茜)
上一篇:《那可就是愛情? [伊拉克]巴德爾·沙基爾·塞亞卜》讀后感
下一篇:《邪教門秘曲 [日本]北原白秋》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