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學·遠藤周作·海和毒藥》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遠藤周作(1923— ),日本戰后第三批新人派作家。生于東京巢鴨。父親是銀行家。遠藤周作3歲時曾隨父母移居中國大連市,10歲回國。12歲時接受天主教思想并成為教徒,此時他正在灘中學讀書,對當時中學進行的軍國主義教育極為不滿,成了一名“劣等生”。1943年考入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預科,戰后轉入該文學部法文科,在學期間他崇拜天主教作家的作品,并以天主教文學為中心,開始了文藝評論活動。1948年在《三田文學》雜志上發表了《天主教作家問題》。為研究天主教文學,1950年7月去法國留學,1953年2月因病回國。他是戰后第一批出國留學生。遠藤周作的前期創作深受天主教思想影響。1954年11月在《三田文學》雜志發表處女作《至樂園》。1955年7月發表的《白種人》獲芥川文學獎。1956年1—6月在《新潮》雜志連載發表《小青葡萄》。1957年6—10月在《文學界》雜志連載發表的《海和毒藥》,獲新潮獎和每日新聞出版文學獎。后期則發表了不少通俗作品。1959年3—8月在《朝日新聞》連載的小說《傻瓜先生》,具有相當的幽默感。此外還著有《我拋棄的女人》 (1964)、劇本《黃金國》 (1966) 和《薔薇館》 (1969)、歷史題材的長篇小說《沉默》 (1966)等。《沉默》主要描述了1628至1857年江戶幕府采取“踏像”的辦法鎮壓基督教的暴政。幕府官吏令教徒從圣母瑪利亞和基督的畫像上踏過去,以示同基督教的決裂。當時來日本傳教的神父,為拯救日本無辜信徒,自己腳踏了圣像,他堅定地說:“我就是為了讓你們踐踏,才來到這個世上的。我是為了分擔你們的痛苦,才背上十字架。”這種形式上的叛教行為實際上是一種勇于獻身的真正信仰。這部小說獲谷崎潤一郎文學獎。遠藤周作1958年曾出席在蘇聯塔什干召開的亞非作家會議。
內容概要 戰爭末期,勝呂二郎、戶田剛二人都是F醫大第一外科的研究生。他二人在導師第一外科主任橋本教授和柴田副教授、淺井宏助教的指導下工作。此時橋本主任正在同第二外科主任爭奪該醫科大學醫學部長的職位。原醫學部長的親屬田部夫人需要作肺成形手術,當時她的病情較輕。橋本主任認為這事有助于自己爭權,便積極主張為田部夫人手術。柴田副教授認為通過這次手術可以提高研究水平,而且對研究生勝呂來說這是第一個患者,很重要,也主張作這次手術,并說,如果現在不作,拖過半年,那時手術的成功率就很低了。淺井宏助教認為這次手術是自己在第一外科鞏固地位的好機會,恰巧這時另一名助教在軍隊內短期服務尚未回來。因此,他也鼓吹說應該馬上手術。戶田剛對勝呂二郎說:“在這個時代,誰都會死,躺在病房里遇上空襲也會死。即使死在手術刀下,還能為其他兩肺盡是空洞的患者創造點兒醫療經驗,拯救更多患者的性命。”護士上田信原來已同一位患者結了婚,隨丈夫去了大連。后因子宮切除同丈夫離了婚,又回到F醫大。有一天橋本夫人白種人希路妲領著孩子來醫院,上田信剛向那男孩伸過手,希路妲卻說:“你不要碰他!”上田有種強烈的受辱之感。正在這個時候,日本西部軍區送來了一名美軍俘虜,供醫院作活人解剖用。橋本得意地接受下來。這樣,如果田部夫人的肺成形手術失敗,死在手術臺上,再加上美軍俘虜的活人解剖,那就是接連發生兩次手術死亡事件,對第一外科相當不利,于是便把田部夫人的手術期后延了。不料田部夫人未等到手術的那一天,由于病情惡化,死在病房里。美軍俘虜活人解剖是1945年2月25日午后3時開始的。主刀橋本教授、柴田副教授,第一助手淺井宏,第二助手戶田剛,第三助手勝呂二郎。手術目的是肺切除,要查明支氣管斷口的至死界限,以解決支氣管切開的允許量問題。勝呂望著前來圍觀的軍官們,感到心里很不好過,意識到我們在殺人。待麻醉開始以后,他更加焦躁不安,心想拒絕參加這個手術,但卻站在那里未動。戶田盯盯地望著勝呂說:“你有充分的時間拒絕這一手術,昨天,今天都可以。可是現在,你既然來了,就等于同意了一半,你和我們已經沒有什么不同了。”俘虜按預定的那樣凄慘地死去了。“殺死人……殺死人……”勝呂的耳邊有節奏地重復著這一聲音,他竭力想把這聲音從耳邊排開,叨念著:“我什么也未作,我什么也未作。”但這聲音是那樣的軟弱無力,恰似心底翻起的小小浪花,很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的確你什么也未作,可是田部夫人死的時候,俘虜死的時候,你都在場,你的確是什么都未作。俘虜死了以后,戶田剛反問自己:“為什么我的心這么平靜?難道奪走了一個人的生命,連一點恐怖感也沒有。什么良心的譴責、犯罪感,向來就沒有這種事。”淺井宏則非常高興,他對戶田小聲地說:“要嚴防泄露出去。看到了吧,老頭子是不中用了,今后我要同柴田副教授一起振興第一外科,咱們要團結一致。”戶田對淺井感到厭惡,但他自己也承認,我比淺井好不了多少。上田信把俘虜的尸體運到了地下室,自言自語地說:“希路妲這個圣女還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干了件什么事,可是我全知道。”勝呂從手術室出來,很久未去病房。原來田部夫人的病房,現在住進了一位老人,名字叫阿部滿。阿部滿總是指著勝呂安慰其他患者:“你們放心,求求那位先生,他會給你們治好的。”勝呂聽到阿部滿的這些話,感到一片茫然,他登上了病院的屋頂,望著前面蒼茫的大海,很想朗誦那首平日喜歡的詩,“白云象羊群一樣飄過……”可他現在怎么也發不出聲來。
作品鑒賞 《海和毒藥》這部小說描寫了理想世界和對一切持冷淡態度的二者的對立。作品通過主人公勝呂二郎以及主要人物戶田剛的心理描述,揭示了戰爭年代日本知識分子的苦惱。人有如一塊塊碎片在大海里浮沉,無法駕駛自己的命運,只有任黑色的波濤擺布。在暴政的統治下,群體中每一個人似乎都在干著犯罪的勾當。如同服了一劑使人的意志和良心麻痹的毒藥。為了更好地、深刻地表現這一主題思想,遠藤周作并不拘泥于1945年5月九州大學醫學部美軍俘虜活人解剖事件的事實,而是按照主題思想的需要進行了大膽的虛構。1945年5月美國B29空襲日本本土的時候,確有一名飛行員被俘。當時的九州大學醫學部要求把俘虜用于解剖,軍方當即予以批準,并把俘虜交給了九州大學。小說中把這一關系顛倒過來,寫成軍方要求,九州大學予以接受。不僅黃種人上田信同白種人希路妲的對立是虛構的,而且勝呂二郎和戶田剛也都是虛構人物。勝呂二郎可以說是一個采取袖手旁觀態度的中間人物。該下決心的時候,他不能主動地下決心,待卷入漩渦以后,仍然采取回避態度,想以不參加行動的辦法來減輕自己的罪行。其實這只不過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對殺人者持旁觀態度,這旁觀者也是在犯罪。作家通過這一形象的哲理闡述,指責了一些知識分子對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這場戰爭所采取的態度。戶田剛是勝呂二郎同類型人物,不過他卷入得更深一些。淺井宏助教有個人野心,這場解剖他主動參加,并且勸說別人參加。小說還揭露了淺井宏的人格,這是個草營人命的醫生。一天,一個肺空洞病人因自然氣胸幾乎窒息,上田信往手術室打電話,請示醫生。淺井宏回答說:“注射麻藥。”其實這等于令上田信殺死那患者。護士上田信,更是個無信仰的人物,在生活的海洋里,她隨波逐流,行動總是盲目的。
上一篇:《蘇聯文學·費·亞·阿勃拉莫夫·普里亞斯林一家》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下一篇:《古巴文學·阿·卡彭鐵爾·方法的根源》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