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lián)文學·弗·德·杜金采夫·穿白衣的人們》作者簡介|內(nèi)容概要|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見“不單為了面包”條。
內(nèi)容概要 1948年秋天,32歲的青年植物學家奉命前往他的母校、外省的一所農(nóng)學院檢查工作。臨行前,李森科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里亞德諾院士要他注意,那個學院有一個以“無軌電車”為首的摩爾根學派的地下組織在活動。來到學院后,他發(fā)現(xiàn),所謂地下組織的活動,是一批科學家為培育土豆新品種而背著里亞德諾院士和該院院長瓦里切夫所搞的科學實驗。領(lǐng)導(dǎo)科學實踐的是副院長波索什科夫院士、遺傳與育種教研室主任赫依費茨教授和外號為“無軌電車”的實驗室主任斯特里加列夫副教授。里亞德諾曾經(jīng)竊取了斯特里加列夫研究的土豆新品種“五月花”,探聽到副教授又在研究一個更好的土豆新品種,大為惱火,決心要整掉這個試驗小組。杰日金雖然被任命為教研室和實驗室代主任,但他以自己的坦誠和正直贏得了斯特里加列夫等人的信任。斯特里加列夫向他詳細介紹了自己的育種工作,并希望他保護和繼續(xù)改良新培育的土豆新品種,為社會進步服務(wù),而不能落入里亞德諾之手,成為他沽名釣譽的資本。1949年5月,院長宣布,克格勃破獲了一個反革命集團,赫依費茨、斯特里加列夫和其他一些集團成員都被捕了。第二天,杰日金潛入已被查封的斯特里加列夫的秘密試驗地,取出了他的土豆種和切片機,并從里亞德諾那里得知斯特里加列夫并沒有被抓獲。斯特里加列夫偷偷來到杰日金的宿舍呆了兩天,寫下了有關(guān)土豆育種工作的所有數(shù)據(jù),離去后不幸被克格勃逮捕。杰日金明白,現(xiàn)在只有拿出土豆新品種,讓全世界知道斯特里加列夫的成就,才能拯救被捕的人們。但是,他也知道無知的長官們并不理解真正科學家的學說和成就,他們只相信里亞德諾之流的偽科學。《植物學問題》第8期刊登了杰日金的老師、摩爾根遺傳學派權(quán)威波索什科夫院士化名薩馬林的一篇文章,文章批評了里亞德諾的學說,指出里亞德諾引為得意的論據(jù)、長黑赤楊葉的樺樹枝并不能說明一種植物上會長出另一種植物,那只不過是一種菌的孢子引起的樺樹葉的病變。但很快雜志編輯部被改組。這個月,劫后余生的斯特里加列夫培育的十八株土豆新品種獲得了成熟的塊莖,杰日金用斯特里加列夫多年研究的結(jié)晶把南美野生土豆與家土豆雜交的品種也有三朵成功地結(jié)出了果實,他意識到,這是有世界意義的成果,許多人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許多人為保護這一成果仍在擔著風險,他決心繼續(xù)把先行者的研究繼續(xù)下去。過了十月革命節(jié),農(nóng)學院在小會議廳召開學術(shù)委員會會議,里亞德諾的助手布魯扎克從莫斯科趕來督陣。波索什科夫院士的文章受到了批判,杰日金據(jù)理反駁,認為遺傳學理論是尊重客觀的、是正確的;波索什科夫院士的文章,是物質(zhì)在用事實反駁里亞德諾學派。布魯扎克氣急敗壞地把波索什科夫院士稱做“隱藏的、還在活動的摩爾根遺傳學分子”,罵杰日金是“法西斯思想的宣傳者”。當晚,波索什科夫給杰日金打電話,要杰日金晚些時候到他家去。當杰日金趕到時,老人已經(jīng)服毒自殺。老人把一筆巨款留給杰日金,希望他繼續(xù)未競的事業(yè)。老人還留了一封信給科學院院部的信,信中責備院士們當初把里亞德諾這個只會整人、阻礙科學發(fā)展的庸人選為院士,也為自己終于能夠站出來揭露他們而自豪。他所以自殺,是因為忍受不了“同志們”的折磨。杰日金被開除出農(nóng)學院,罪名是“積極參與反對先進的米丘林學說,宣傳魏斯曼和摩爾根的反動思想”,并受到克格勃的傳訊。在克格勃一位上校和群眾的幫助下,杰日金帶上培育的土豆和種籽以滑雪作掩護逃出了農(nóng)學院,躲過了“滑雪者”對他的追捕,搭乘一輛汽車,來到離農(nóng)學院很遠的一個火車站,在那里乘上了去莫斯科的火車。幾天后,一輛急救車把杰日金從莫斯科車站直接送進了醫(yī)院。他發(fā)著高燒,昏迷中還緊緊抓著那個寶貴的背囊。杰日金病愈后,找到了被解職的茨維亞赫教授。為了給秘密的土豆育種工作創(chuàng)造條件,茨維亞赫自愿到一個遠離鐵路線的農(nóng)場擔任場長。杰日金在那里隱姓埋名勤勉工作,幾年的時間內(nèi),新品種土豆田已發(fā)展到一公頃。他欣慰地想到,他總算把斯特里加列夫的“產(chǎn)兒”撫育成“人”了。這時,他記起剛到農(nóng)學院時與茨維亞赫討論善與惡的情景。他說,“善行中是沒有利己主義的。”茨維亞赫回憶說,他父親生前也喜歡議論善與惡,并常常引用《圣經(jīng)》 中的一段話來贊美舍己為人的人:“這些穿白衣的人是誰? 他們是為體驗巨大的痛苦而來的。”他發(fā)現(xiàn),近幾年來,他并沒有感到自己是“穿白衣的人。”是啊,人在艱苦奮斗時,怎么會去想自己穿的是什么衣服呢? 60年代初,里亞德諾陷入了眾叛親離的境地,人們都不愿接近他。斯大林逝世后,他曾向新領(lǐng)導(dǎo)人許諾,四年內(nèi)拿出小麥新品種,在這一許諾落空后,新領(lǐng)導(dǎo)人對他失去了興趣。他只有在午餐時,糾纏著食堂里的鄰坐,發(fā)泄他的牢騷。他向別人吹噓說,“將來我的學說還將復(fù)興。”令他不解的是;“他們當年有多少人啊! 成千上萬。可是我只是單槍匹馬。他們?yōu)槭裁聪蛭彝督? 而今天為什么我卻失敗了?”茨維亞赫解釋里亞德諾之所以失敗的原因,是因為“他一生只是在追逐幸福,在為自己而努力。幸福不喜歡這種努力,避開這種努力。幸福在你本身,你用自己的身體供養(yǎng)親人,你流淌著鮮血,歷盡苦海,奄奄一息地爬上海岸,那時,幸福自己就會找到你,雖說你并沒有想到幸福。”
作品鑒賞 也許讀者不太喜歡文學作品過多地與政治問題掛鉤,但對于蘇聯(lián)文學來說,關(guān)注民生與社會,思考社會與政治問題,恰恰是它的一個顯著特點。許多作家即使在被冷落歧視、甚至遭批判迫害中仍然默默地筆耕。莊嚴的社會責任感他們依然恪守不渝,而不幸的遭遇又使他們更深刻地反思歷史,得以窺見歷史的真面目。杜金采夫50年代因《不單為了面包》遭批判后,30年來看似再沒有發(fā)表過什么大部頭的有影響的作品,他的名字幾乎已從蘇聯(lián)文壇消失。但《穿白衣的人們》的問世,使人們認識到30年來處在逆境中的作家把自心的全部的思索、追求、心血和對人民的愛澆鑄在這部作品之中。與作者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相比,《穿白衣的人們》 雖然繼續(xù)著《不單為了面包》的主題,但是由于所描寫的已經(jīng)不單是圍繞一個中學教員的發(fā)明而展開的斗爭,而是蘇聯(lián)生物學界一場充滿血腥味的驚心動魄的斗爭。盡管作品中所塑造的以波索什科夫院士、斯特里加列夫教授和青年科學家杰日金為代表的三代蘇聯(lián)正直生物學家的形象,以及里亞德諾、布魯扎克等靠竊取他人成果,踩著別人肩膀往上爬的“學術(shù)權(quán)威”是虛構(gòu)的,但熟悉和了解蘇聯(lián)歷史的讀者立刻就會在斯特里加列夫等人的形象中,看到被迫害致死的蘇聯(lián)著名生物遺傳學家瓦維洛夫等優(yōu)秀知識分子的品質(zhì); 而在里亞德諾身上,則可以看到李森科之流的影子。更為重要的是,作者對社會歷史的思考角度和他所使用的價值尺度都有了某種程度的深化。以往,在涉及知識分子題材時,蘇聯(lián)作家包括杜金采夫本人的視點通常都集中在知識分子對事業(yè)的忠誠和獻身精神,以及他們在政治、工作、生活上所受到的種種不公正待遇,從而展開對官僚主義、市儈心理的批判。如今,《穿白衣的人們》把主人公的命運放在李森科之流給蘇聯(lián)社會和生物界造成的巨大災(zāi)害這種大背景上,明確地把波索什科夫、斯特里加列夫、杰日金等人當作蘇聯(lián)生物科學的精英和舉足輕重的人材來對待。這樣,他們所受到的種種迫害和不公正待遇,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善惡是非之爭,而是發(fā)生在蘇聯(lián)社會生活中的文明與愚昧的沖突,科學與偽科學的較量、民主與專制的抗爭。與其說作者在為某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知識分子申張正義,毋寧說他是在為歷史上無法彌補的失誤和蘇聯(lián)科學事業(yè)所遭受的巨大損失而大聲疾呼,為社會改革和體制的完善在大聲疾呼。作者通過里亞德諾本人之口提出這樣的問題: 為什么當年會有那么多的人向我投降?又通過杰日金向波索什科夫的小兒子安德留沙用通俗的語言解釋說:“你爸爸是個好人,但不是大家都知道這一點。我們剛剛度過了好人可能不被理解的時代。當時,有些人大喊大叫,說他是個很壞的人。他們是因為害怕而喊叫,而不是因為真是這樣。還經(jīng)常有一些真正的壞人,他們要求別人也像他們一樣壞。誰能裝樣子,他們就把他叫作好人。”作者借用 《圣經(jīng)》的典故,把波索什科夫、斯特里加列夫、杰日金等人稱作“穿白衣的人”,贊頌他們?yōu)槿嗣窈妥鎳睦妗檎胬砗涂茖W勇于獻身的精神。同時又深刻地揭示在歷史的某些反常時期,在錯誤路線下,往往是這些人會失去民主的權(quán)利,受到限制、迫害、甚至被自己的“同志”處死。為了藝術(shù)地揭示造成這一歷史悲劇的深刻根源,作者不僅用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尖銳復(fù)雜的矛盾沖突展現(xiàn)一幅幅驚心動魄的畫面,揭露了極左路線給蘇聯(lián)社會和科學造成的危害,而且加強對正反兩面各式人物的細致的心理描寫,一方面再現(xiàn)了正直知識分子的痛苦思索和道德精神的成長過程,另一方面對深藏在人們靈魂深處的追名逐利、嫉賢妒能的卑劣心理進行了猛烈的鞭笞。當讀者懷著無法排解的憂慮和痛苦讀完這部作品之后,無疑將對尊重科學,尊重科學的客觀規(guī)律和珍惜人才,特別是珍惜那些掌握現(xiàn)代科學知識的卓越人才,有著更深的理解。
上一篇:《蘇聯(lián)文學·康·米·西蒙諾夫·《生者與死者》三部曲》作者簡介|內(nèi)容概要|作品賞析
下一篇:《蘇聯(lián)文學·弗·阿·柯切托夫·葉爾紹夫兄弟》作者簡介|內(nèi)容概要|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