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學·坂口安吾·白癡》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坂口安吾(1906—1955) 日本戰后新戲作派代表作家。生于新澙縣新澙市大煙町。本名柄名。1930年東洋大學文學部印度哲學倫理專業畢業。三十年代發表的一些小說,如 《清風博士》(1931)、《黑谷村》(1931)、長篇小說《暴風雪》(1938),多從觀念出發,一般不被讀者所接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同大井廣介、平野謙等人創辦了 《現代文學》,1942年3月在該刊上發表《我的日本文化觀》,大膽地駁斥了當時盛行的為軍國主義服務的國粹主義,同年6月在《文藝》雜志上發表《真珠》,也因“不合時局要求”而被禁止再版。戰后,坂口安吾開始了他真正的文學生涯。他同太宰治、石川淳等人一起形成新戲作派,又稱無賴派,提倡反對權威,主張墮落。無賴派的作品對彷徨在戰后混亂中的年輕入有著強烈的吸引力。1946年4月,在《新潮》雜志上發表《墮落論》一文,這是坂口安吾研究戰后人生的出發點,或稱他戰后生活起點的宣言書。該文主張人必須墮落,日本也同人一樣,需要墮落。只有墮落,才能發現自我,拯救自我。那些依靠政治等手段來拯救日本的主張,都是膚淺的、愚蠢的,也是不中用的。他在該文中所說的墮落,是說人要恢復動物般的本性,而要否定現存的政治和道德等觀念。同年6月發表的代表作《白癡》便是以《墮落論》為背景寫成的,《墮落論》的主張反映在這篇小說中。1947年以后,還寫了一些歷史題材的小說,如《道鏡》、《飛鳥時代的幻影》 等。
內容概要 這所房子里是人、豬、雞、狗同居的。房東夫婦開裁縫鋪,夫婦二人住在樓下。擱樓租了出去,擱樓的房客是母女二人,女兒原是鎮議會的辦事員,她同十幾個職員發生肉體關系,如今懷著的孩子連她自己也不知道是哪一個的。附近一帶盡是公寓,近郊是一群小工廠。公寓里住著許多妓女,有些人的外室也在這些公寓里定居,這真是個藏垢納污的地方。伊澤租的房子雖然也是這家房東的,但卻離開這個主體建筑,是個獨立的小院。伊澤大學畢業后作了記者,也試著為文化電影公司寫電影腳本。他租的這所房子在胡同深處,對面的一家住著一個患精神病的男人,他的母親也常常歇斯底里大發作,但她幾乎都是對著兒媳婦阿夜。阿夜二十五、六歲,是白癡。可是這白癡又容貌端正,瓜籽臉,正是古代仕女圖的臉型。那個精神病男人也是一位美男子。望著他倆,伊澤想精神病患者與一般人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是的,沒有任何不同。婆母卻看不上這白癡女,罵她說,連頓飯也不會作。因此,白癡女總是怯生生的,似乎總在膽顫心驚中過日子。別人走路的腳步聲,也會嚇她一跳。伊澤非常重視藝術的獨創性,他認為只有獨立的個性才是藝術。當然,他的這種主張文化電影公司是不能接受的,他也因此受到了公司的非議和排斥。公司重視的是時代流行的腳本,要求反映戰時的日本情況,鼓舞人們的斗志。公司正在計劃拍攝《保衛拉包爾》《神鷹飛向拉包爾》時,拉包爾已經失守,美軍在塞班島登陸了。并且,明天東京即將變成廢墟。這時,伊澤已完全喪失了工作熱情,只是為了每月200元的工資,不得不去公司上班。一天深夜,伊澤從外邊回來,發現室內有些異樣。他吃驚地拉開壁櫥,見白癡女正躲在高高疊起的被褥旁。雖然不知究竟為何,但看來好象是受了婆母歇斯底里的申斥,不知如何是好才逃到這里來的。這事實在唐突,但伊澤卻深受感動,于是他便決定保護這個白癡女,便把她安置在床鋪上。可是,這女人立刻爬起來,重又鉆進了壁櫥。這是因為她怕伊澤厭惡自己。白癡女能逃到這里本身就說明她是喜歡伊澤的。伊澤終于把她安頓在鋪上,坐到她枕邊來。白癡女那天真無邪的心,對伊澤有種不可抗拒的吸引力,這也正是他所需要的。他已經覺察到自己在世俗社會里這種天真無邪正在喪失,而被那無稽的世俗所驅使。伊澤想象著戰爭的前途,無疑日本將戰敗,要在一片廢墟上開始新的生活,可以同這白癡女一起走上這條漫長的旅途。實際上,從他收下白癡女之日起,伊澤已經開始了他的新生活。每天他上班,白癡女便在壁櫥里等他回來。而伊澤在外邊總忘記家里有這么個女人,只是空襲警報響了,自己住宅這一帶遭空襲時,他才想起這女人,怕她跑出房門,被鄰居發現,那樣二人的這種生活就要暴露。他為自己的這種擔心而咒罵自己,這不是從卑劣的世俗觀念出發的嗎?他不能忘卻的是白癡女的兩種面孔,一是伊澤第一次接觸她的肉體時的面孔;一是在空襲中她那極度絕望的面孔。在她那絕望的面孔中不僅看到了她那絕望孤獨的生活,而且還看到了她尚有一般人的理智。東京,在等待著,等待在大規模的空襲中燒光。1945年4月15日,這個決定命運的日子終于到來了。站前成了一片火海。伊澤在發瘋似的警報聲中,眺望著夜空中的火光。裁縫匠房東夫婦裝滿了一推車,忙著逃難,并勸伊澤快逃。伊澤怕白癡女被人發現,便說:“你們先走吧。”周圍爆炸聲不斷,一聲巨響在頭頂上傳來,伊澤伏在地面抬頭看去,這所房子已經著了火。伊澤沖進自己的房間,抱起白癡女,為她蒙上一條棉被跑了出來。外面火舌飛卷,人聲嘈雜。伊澤被人群推擠著向前移動,他望望前方,那火勢正猛處,記得有一片麥田,于是他離開人群,向那烈火處跑去。“要死,兩人也死在一起。”伊澤抱緊那女人低聲地說。女人稚拙地點了點頭,伊澤明白了她的意思,便義無反顧地向烈火沖去。二人并肩沖過火海,前面是一條小河,兩岸的工廠群在大火中燃燒。二人渡過小河在麥田中坐下來。大路上逃難的人群不斷。白癡女已經疲憊不堪,她說:“我要睡覺。”便蜷伏在棉被上就地睡著了。來了幾個警察,說矢口小學未被燒,可以到那里集合。伊澤卻一動未動,他既無任何希望,也無任何興趣,只是什么也不想。天色微明,他想把白癡女喚醒,走向那更遠的車站。他呆呆地想象著那遙遠的車站,徹骨地感到那五更剛過時刻的寒冷。
作品鑒賞 短篇小說《白癡》以1945年4月15日東京遭空襲為背景,描述了戰爭給日本人民帶來的災難。然而這篇小說是從觀念出發,描述了一個人工的精神世界。是說戰爭不僅奪走了人的生命,而且也奪走了藝術和人的尊嚴,主人公伊澤為此感到恥辱。他主張只有獨立的個性才是藝術,但卻不得不符合時代的潮流,去幫助文化電影公司籌劃那些鼓舞士氣的公式化影片,作人受到了社會的制約。小說寫道:“我最需要的是白癡女這樣的心、她的天真和純樸。我已經把這些不知丟到什么地方去了,只是一味地使用這齷齪、骯臟的人類群體的思惟方式,去追求那些虛妄無稽的東西,這已經把我弄得疲憊不堪了。”正是出于這種原因,主人公伊澤接近白癡女,直到她在麥田里睡著的時候,也不想離開她,決心同她一起去建立新生活。這時伊澤同白癡女已屬于同一次元,當警察讓他到小學校集合時他根本未聽進去,這已經同白癡女無任何兩樣了。至于白癡女,她又同動物相似,小說寫道:“在這種情況下,能睡得著的只有死人(空襲中已死的人)和這個女人。死去的人再不會醒來,但這個女人一會兒會醒來的。可是醒來后,在她那睡眠的肉體上也不會增加任何清醒的東西。這女人在發出輕微的鼾聲,象豬的聲音一樣。”小說的開頭便寫道:“這所房子里,是人、豬、雞、狗同居。”這兩段可以集中地說明,作者“墮落論”的主張是要戰后的日本人“墮落”得動物般的單純,沖破一切政治、制度、道德觀念的羈絆。
上一篇:《日本文學·吉行淳之介·原色的街》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下一篇:《巴西文學·埃·維利西莫·大使先生》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