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文學·弗朗索瓦·莫里亞克·臟猴兒》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弗朗索瓦·莫里亞克(1885—1970)生于法國西南重鎮波爾多一個富裕的資產階級家庭。父親去世時他只有20個月。母親虔誠,他從小在教會學校念書,因而終生信奉天主教。1906年在波爾多文學院歷史學科畢業,進入巴黎的文獻典籍學院,但不久便退學,專門從事寫作。1909年發表處女作、詩集《雙手合十》,受到巴雷斯贊賞。隨后他開始寫作小說,發表了 《戴鎖鏈的孩子》(1913)、《肉與血》 (1920)等作品,但作為小說家的聲譽是來自 《給麻風病人的吻》 (1922)。小說描寫一個女人的婚姻悲劇。此后,莫里亞克接二連三地發表小說: 《大河》 (1923)、《熱尼特里克斯》 (1923)、《愛的荒漠》 (1925,獲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 、《苔蕾絲·德斯蓋魯》(1927)、《蝮蛇結》 (1932)、《弗隆特納克的秘密》(1933) 、《黑夜的終止》 (1935) 、《黑天使》 (1936)等,充分展示了他杰出的才能。其中以《苔蕾絲·德斯蓋魯》最為重要。小說描寫女主人公對家庭生活不滿,以致發展到企圖毒死丈夫,終被丈夫長期幽禁,備受精神摧殘。莫里亞克于1932年任法國文學家協會主席,1933年當選為法蘭西科學院院士。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用手中筆參加抵抗運動。戰后從事新聞工作,同時繼續發表小說: 《臟猴兒》(1951)、《羔羊》 (1954) 、《昔日一少年》 (1969) 等,并從事戲劇創作和散文寫作。此外,他還寫過一些作家論。1952年他因“在小說中深入刻畫了人類生活的戲劇時所展示的精神洞察力和藝術激情”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在1970年9月1日卒于巴黎。
內容概要 菠爾打了孩子一記耳光,把他推進走廊里。她一想到兒子,眼中出現的是一雙螺旋膝、棍子腿、襪子掉在鞋面上的小東西。她厭惡孩子由于呼吸不通,總是半張著的嘴和耷拉下來的下嘴唇,象他父親那樣。她臉上長著密茸茸的汗毛和小胡子。她出于迷信門第和伽萊亞斯·德·賽納斯男爵夫人的頭銜而嫁給一個白癡,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生下這么一個沒出息的低能兒,難道能怪她?她要把孩子送到一個無神論者的小學教師那里去,除此以外,也沒有其他的道路。她曾把紀佑姆送去寄宿,但不久就被送回來了: 這個小臟猴兒尿床; 教會里的人無法收容低能的孩子。可是她的婆婆帶回來小學教師不肯要孩子的消息: 他不愿意和莊園里的人來往,免得聽別人的閑話。紀佑姆喜歡呆在奶奶的臥室里,在她的床和跪凳之間的空角落。這時,他的父親和祖母在交換著短促的問答: “媽媽,這個小學老師是個赤黨吧?” “赤黨?路斯篤還說他是赤中之赤呢!”紀佑姆見過這個瘸腿的小學教師,他總是光著腦袋,拄著一根漂亮的烏木拐杖。這當兒女傭進來了。祖母、父親和這個“阿姨”都是他的靠山。這個奧國女人魁梧的身材替他當了一道屏障。奶奶寵愛的舉動和言語有時無濟于事,只有“阿姨”才真象母雞愛小雞似的本能地庇護著他。菠爾出了家門,她在回味小學教師所說的話,這是指她和以前那個神甫的一段往事。當年,就在這條路上,她和那個孩子般天真的高個兒,那個清瘦的年輕神甫并肩步行。她想從他那里尋求幫助,這在她是無可非議的; 他象一個海上遇難者一樣接待了她,仿佛在自己的荒島上,又到來了一個同樣命蹇的同伴。一次,在神甫住宅的花園里,神甫由于倦極了,把頭倚在少婦的肩膀上,那也就不過幾秒鐘的事情,而她趕快把肩膀縮回去。但是被一個鄰居看見了。從此莊園禮拜堂祭壇前的神燈再也不點燃了。12年來,她忍受了這種毀譽所帶來的恥辱,她知道現在還在那里到處傳播。但這件事情竟傳到了素不相識的小學教師的耳朵里,這使她感到無法容忍。她要向他解釋事情真相,央求他接受替紀佑姆教課。她走進餐室時,全家正在吃飯,她提出要去見小學教師,婆婆反對,兩人搶白起來。第二天中飯后她就去找小學教師,他快40歲,但還有年輕人的風度。他建議明天下午放學以后把孩子帶來,他想觀察一下。紀佑姆知道要把他送到小學教師那里去以后,哭著說: “我不去! ”伽萊亞斯帶上他到墳地干活去了。父子兩人默默無言,他們可以這樣走上幾個鐘點,可憐的伽萊亞斯竭力想找個話題,但總是落空。他不知道對孩子能說些什么。第二天,菠爾帶著孩子去見小學教師波爾達斯。他讓孩子幫忙剝豆子,然后帶孩子去看他兒子約翰一比爾的書柜,讓孩子朗讀凡爾納的《神秘島》。紀佑姆從一張照片中認出約翰-比爾就是那個神童般的少年,向往著能與之交往。小學教師讓紀佑姆明天再來朗讀小說。孩子當晚懷著微笑入睡。在小學教師家里卻發生一場口角,小學教師的妻子反對紀佑姆到家里來,生怕丈夫同莊園里的貴婦人接觸多了會出意外。小學教師決定不收這個孩子,但他的出發點不同: “我們不應該和莊園發生關系。階級斗爭,并不是紙上談兵。這是天天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他讓妻子寫信回絕了。菠爾為此同老男爵夫人發生爭執,菠爾說話過了火,冒犯了賽納斯家世世代代的祖宗。伽萊亞斯帶著兒子到墳地去。孩子坐在一塊墓石上。通紅的太陽竭力想從霧里鉆出來,霧卻不能決定化成云飄到天上去,還是變作雨落到地上來。波爾達斯先生不愿意再管他了。從此他不能再進到約翰-比爾的臥室里去,他站起來,跨過墓園的矮圍墻,沿著一條通向西隆河去的陡峭的小道走去。伽萊亞斯發現孩子不在跟前,便追了上過。他的眼睛貪婪地追蹤著這個跨著小步踉蹌地奔走的小生命,追蹤著這只從捕鼠夾子里掙脫出來,已經受了傷、流著血的地鼠; 而這就是他的兒子,一個和他命運相仿的人。好些年來這個孩子忍受著痛苦,但是生活的道路在他還剛開始,苦難還只是一個開端。在他生命的每一階段中,還要受盡各種不同的折磨。在這個女人面前,在這個永遠帶著憤怒的女怪物面前,他能有辦法自衛嗎?憎恨使伽萊亞斯透不過氣來,但比恨還強烈的是他所感到的恥辱,因為折磨這個女人的人,正是他自己。她仿佛是一頭被關在籠子里的母狗,不是關上幾天,而是迫使她把整個青春在囚禁中度過。柳葉在風中瑟瑟地微響,西隆河已在跟前。孩子帶著父親奔向水閘。據說伽萊亞斯跳進水里去是為了搭救他的兒子。小東西揪住了他的脖子,終于把他也拖進水里去了。菠爾長了一個惡性瘤子,她受不了嗎啡,痛苦太劇烈時才同意打針。老男爵夫人的女兒一家,看來不會讓老婦人太太平平地終老。波爾達斯則很后悔,決定今后再有來求他幫助的人,他不會再加以拒絕。青草侵占了賽納斯家的墓園。荊棘覆沒了荒寂的墳地,青苔巳使墓碑上的字跡再也認不出來了。
作品鑒賞中篇小說《臟猴兒》是莫里亞克后期創作的代表作品,這是一篇小小的杰作。莫里亞克通過一個追求門第和頭銜的女人和一個低能兒的命運,寫出了外省一個莊園主之家的家庭悲劇。女主人公菠爾是小說的第一主角,作者對她采取了批判的態度:她為了要做男爵夫人而嫁給一個白癡??墒?,“這種愚蠢的虛榮心”毀了她的一生;她絲毫得不到幸福。她并沒有成為男爵夫人,唯一的男爵夫人是她的婆婆。她只不過是個“伽萊亞斯夫人”。她和丈夫唯一的一次同床生下的兒子也是一個低能兒,父與子不堪入目的愚笨嘴臉更使她的生活充滿煩惱和憤恨。感情生活的缺乏使她一有機會便尋求發泄,向別的男人傾訴內心思緒。早年她與當地神甫的頻繁交往引來了閑言碎語和惡意中傷,她從此得了壞女人的名聲。為了兒子的教育,她與小學教師波爾達斯交涉。但是,波爾達斯的妻子生怕丈夫被她勾引,竭力反對接受教育這個低能兒。這在促使小學教師作出拒絕的決定中起了作用。菠爾不喜歡兒子,沒有一點母愛,腦海里只有兒子丑陋、骯臟的影像,因而對兒子只有斥罵和責打,造成母子之間的隔閡與鴻溝。她的生活沒有歡樂,而只有矛盾、失意、痛苦。但這種生活的悲劇是由她自己造成的,只能自作自受。丈夫與兒子的自盡給了她最后一擊,她得了惡性腫瘤后,對生命毫不留戀。莫里亞克著意刻畫了這個人物內心的“惡”,菠爾是一個從外貌到內心都十分丑惡的女人。她的追求是低級庸俗的,她缺乏應有的道德觀念和人之常情。通過她,莫里亞克展現了外省富裕之家上層婦女陰暗的精神世界??坍嬋宋锏膬刃氖悄飦喛松瞄L的手法,他要“描繪人的內心的最深之處”。在這篇小說中,莫里亞克運用了人物的心理活動與白描相結合的寫法: 他的敘述往往是用人物的心理活動來展開的。無論是菠爾,還是她的兒子紀佑姆,以及她的丈夫伽萊亞斯,莫里亞克都采用了這種筆法,充分展示了人物的內心活動。正如法國批評家亨利·克盧亞爾所說: “他是隱秘的預感,神秘的、內心深處的描繪大師。他絕不忽略激情的、隱晦的復雜心緒: 這些堪與風暴前兆相比的準備階段,這些聯結又松開的接觸,這些恐懼和期待,這種默契,這含混的希望……”在內心情感的挖掘中,莫里亞克尤其善于描繪女性形象的犯罪情感。他筆下的女性形象的內心世界,常常充滿犯罪、不貞、仇恨、憂郁不安等心理活動。他認為,這些人物“的本性如果不是受到腐化,也是受到傷害。不待說,一個基督教小說家不能依據田園詩敘述人類歷史,因為他無須避開罪惡的秘密”。菠爾的虛榮心、空虛的精神狀態和缺乏母愛就是當作罪惡赤裸裸地暴露在讀者面前的。莫里亞克沒有忘記點出,正是外省狹隘的、落后的、閉塞的環境,正是由于社會不良習俗的腐蝕,才產生菠爾這一類惡的代表。莫里亞克的小說藝術還有一個特點:在表現人物的內心矛盾和斗爭時,他總是選取了矛盾即將總爆發的時刻,就象拉辛的悲劇一樣,一開始矛盾斗爭就異常尖銳,直接導向悲劇結局,而省略了不必要的枝蔓。在《臟猴兒》中,一開篇這場家庭悲劇正處在劍拔弩張之中,各種矛盾匯聚一起,一觸即發,情節的發展緊湊異常,心理描寫恰到好處,并不冗長,整篇小說一氣呵成。同時,莫里亞克又用富有詩意的筆調去渲染波爾多附近朗德平原的景色,時而這是雨后廣漠的田野,不見人影,唯有葡萄枝蔓在寒風中抖動,小溪中有著密集的蘆叢和卑濕的、沼澤地帶的神秘,預示著不祥的征兆; 時而這是雨中的黑夜;時而這是霧濛濛的天氣,各種響聲與河水聲混成一片。這一切構成了濃重的悲劇氣氛。最后,這個中篇也反映了莫里亞克善于以孩子的遭遇來安排情節的特點。他認為自己的所有作品中,“有個兒童在夢想”。紀佑姆雖然是個低能兒,但他的心理活動仍然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的自盡是對不平待遇的抗議。在語言運用上,《臟猴兒》體現了莫里亞克簡潔優美,象古典散文一樣的文風,他不愧為一代語言大師。
上一篇:《蘇聯文學·弗·瓦·卡爾波夫·統帥》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下一篇:《美國文學·托妮·莫瑞森·所羅門之歌》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