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也妮·葛朗臺》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作者:[法]巴爾扎克
類型:小說
背景搜索
本書成書于1833年。作者奧諾雷·德·巴爾扎克(1799—1850)是法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他一生負債累累,但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沒有停止創作,給后人留下了包括90多部小說的皇皇巨著《人間喜劇》,《歐也妮·葛朗臺》便是其中最為優秀的作品之一。據說,這部小說是巴爾扎克與后來成為他妻子的俄國貴婦韓斯卡夫人熱戀時的產物。小說初稿曾寄往遙遠的俄羅斯,中途未曾遺失真是萬幸。巴爾扎克本人也很珍愛這部小說,稱它為“最出色的畫稿之一”。
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傅雷翻譯的《歐也妮·葛朗臺》是較好的譯本。
內容精要
故事發生在法國西部的索漠城。在一所古老而荒涼的住宅里,住著該城首富葛朗臺。他是一個擁有百萬家產的暴發戶,其發家歷史盡人皆知。他原來是個箍桶匠,娶了一個有錢的木材商的女兒為妻。后來他四處鉆營賺了大錢,做過市長,并繼承了幾筆遺產,于是一躍而成為首富。但富裕的葛朗臺卻是一個極其吝嗇的人,他本人粗茶淡飯,嚴格控制家庭開支,妻子、女兒備受折磨。他家里的設備也十分簡陋,陌生人絕不會想到這里的主人會是一個百萬富翁。
索漠城里的人都知道葛朗臺有錢,并對此羨慕不已。不少人還知道,如果葛朗臺過世,他的女兒歐也妮便是惟一的繼承人。城里的銀行家臺·格拉桑看中了葛朗臺的財產,想娶歐也妮做他的兒媳婦;克羅旭兄弟——公證人和神甫——也想要歐也妮嫁給他們的侄兒——索漠初級裁判所的所長。這兩家人為爭奪葛朗臺的財產展開了尖銳的斗爭。有一天,適逢歐也妮的生日,他們都趕往葛朗臺的家里。傍晚時分,歐也妮的堂弟查理突然從巴黎趕來了。查理帶給葛朗臺一封信,葛朗臺拆開一看卻是一封遺書。原來,查理的父親被騙破產,并打算自殺,讓葛朗臺照顧他兒子的前程。對這一切查理并不知情。葛朗臺在看了他弟弟的絕命書后,不動聲色,第二天午飯后才把消息告訴查理,查理悲痛萬分。歐也妮本已被查理的外表和談吐所吸引,此刻在憐憫他的同時,心中的愛意也愈加深厚了。
葛朗臺知道查理只是一個生活負擔,決定打發他走。他借口分不開身,托銀行家格拉桑到巴黎替他處理查理父親的遺產,又讓查理簽署了一份放棄繼承父親遺產的聲明書,然后打發他到印度去。為了資助查理,歐也妮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積蓄6000法郎,查理也回贈給她一個家傳的鍍金梳妝箱,兩人私訂了終身。得知女兒把全部的積蓄給了查理,葛朗臺氣急敗壞,他把歐也妮關起來,只供給冷水和面包。葛朗臺鐵石心腸,誰來講情他都不理,結果把妻子也嚇病了。后來,出于利益考慮,他才把歐也妮放了出來。
不久,歐也妮的母親去世了。葛朗臺擔心女兒會分走他的財產,便哄騙她在放棄遺產聲明書上簽了字。這樣,葛朗臺在安穩的日子里過去了很多年。到82歲那年,葛朗臺患了瘋癱癥,不得不讓女兒參與田產的管理。他在輪椅上指揮女兒把一袋袋金幣藏好,然后自己把儲藏室的鑰匙貼身放著,不時用手撫摸。臨死前,他讓女兒把金幣堆在桌上,用貪婪的目光久久盯視。作臨終法事時,他還想把神甫鍍金的十字架抓到自己的手里,由于用力過猛,終于一命嗚呼。葛朗臺死后,歐也妮繼承了全部家產,但是她很寂寞,常常深情地撫摸查理送給她的梳妝箱,切盼查理早日歸來。
但遠在印度的查理早已把歐也妮忘得一干二凈。他在印度靠買賣人口等手段發了大財,變得心狠手辣,和葛朗臺一樣吝嗇,還和各種膚色的女人鬼混。回國后,為了取得貴族頭銜,他背棄了歐也妮的愛情,預備和一位奇丑無比的侯爵女兒結婚。歐也妮痛苦地忍受了這一切,并代為還清查理父親生前欠下的大筆債務,以成全查理的婚事。最后歐也妮做了克羅旭所長名義上的妻子,可是不久這位名義上的丈夫也死了。歐也妮成了寡婦,幽居獨處,過著簡樸的日子。她在“圣潔的宗教思想”照耀下做了不少善事,此外便是靜靜地等待死亡,希望自己在天國里可以得到人世間沒有得到的快樂。
知名篇章
以下選自第5章《家庭的苦難》。葛朗臺老頭欲搶奪查理送給歐也妮的精美的梳妝箱,貪婪相盡顯無遺。
終于他主意拿定了,晚飯時分回到索漠,決意向歐也妮屈服,巴結她,誘哄她,以便到死都能保持家長的威風,抓著幾百萬家財的大權,直到咽最后一口氣為止。老頭兒無意中身邊帶著百寶鑰匙,便自己開了大門,輕手躡腳地上樓到妻子房里,那時歐也妮正捧了那口精美的梳妝箱放在母親床上。趁葛朗臺不在家,母女倆很高興的在查理母親的肖像上咂摸一下查理的面貌。
“這明明是他的額角,他的嘴!”老頭兒開門進去,歐也妮正這么說著。
一看見丈夫瞪著金子的眼光,葛朗臺太太便叫起來:
“上帝呀,救救我們!”
老頭兒身子一縱,撲上梳妝匣,好似一頭老虎撲上一個睡著的嬰兒。
“什么東西?”他拿著寶匣往窗前走去。“噢,是真金!金子!”他連聲叫嚷,“這么多的金子!有兩斤重。啊!啊!查理把這個跟你換了美麗的金洋,是不是?為什么不早告訴我?這交易劃得來,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兒,我明白了。”
歐也妮四肢發抖。老頭兒接著說:
“不是嗎,這是查理的東西?”
“是的,父親,不是我的。這匣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寄存的東西。”
“咄,咄,咄,咄!他拿了你的家私,正應該補償你。”
“父親……”
好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塊金板下來,先把匣子往椅上一放。歐也妮撲過去想搶回;可是箍桶匠的眼睛老盯著女兒跟梳妝匣,他手臂一擺,使勁一推,她便倒在母親床上。
……
(選自《歐也妮·葛朗臺》,傅雷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妙語佳句
她的線條,面部的輪廓,從沒有為了快樂的表情而有所改變,而顯得疲倦,仿佛平靜的湖邊,水天相接處那些柔和的線條。
她抓著她的幸福,猶如游泳的人抓著一根楊柳枝條想上岸休息。
諂媚從來不會出自偉大的心靈,而是小人伎倆,他們卑躬屈膝,把自己盡量的縮小,以便鉆進他們趨附的人物的生活核心。
閱讀指導
《歐也妮·葛朗臺》是巴爾扎克卷帙浩繁的小說中最優秀的小說之一。這部作品給我們描繪了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吝嗇鬼形象——葛朗臺老頭。這樣一個虛構的形象,對這部小說的讀者而言或許比真人還要真實,一提起他,我們在頭腦中就會像過電影一樣不自覺地想起有關他的種種情景。
小說選取了一系列富有典型意義的細節來表現葛朗臺的慳吝性格。通過這樣一些細節,我們看到了一個完全被金錢所異化的人。對葛朗臺來說,金錢高于一切,“沒有錢,什么都完了”,“看到金子、占有金子,成了他的嗜癖”,他在人世間的最后一句話是叫女兒料理好一切,到陰間去向他交賬。這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嗜錢如命的典型。
然而,單純地塑造這樣一個被拜金主義所滲透的吝嗇鬼形象,并不是巴爾扎克的最終目的。拜金主義只是一個現象,巴爾扎克更為關注的乃是這樣一種現象背后的人生悲劇。葛朗臺本身固然就是一個人的悲劇,這個人在金錢的異化下已經變成了一個非人,但更大的犧牲者卻是他的女兒歐也妮。這或許就是小說以她的名字而不是以其父親的名字作為標題的原因所在。歐也妮純真善良,對人充滿溫情,對上帝心懷崇敬,這樣一個美好形象的人生悲劇能打動我們的心靈。而當我們追究其悲劇的根源時,我們便自然而然地透視到了拜金主義的罪惡,領悟到了巴爾扎克掩藏在其獨具一格的現實主義手法之下的憤怒與同情。
《歐也妮·葛朗臺》是巴爾扎克小說創作的一次飛躍。這部小說在人物塑造、環境描寫、故事敘述等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就。此外,作品結構緊湊,步步深入,一氣呵成,各線索之間互相聯系,顯得跌宕有致。行文如滾滾洪流,直瀉而下,筆勢酣暢,具有濃烈的抒情意味。這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杰作,它震撼著每一位讀者,在法蘭西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魅力。
閱讀建議
以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是巴爾扎克最擅長的藝術手法,在閱讀過程中應留心巴爾扎克對這一手法的高超運用。
上一篇:《歐·亨利短篇小說選》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死魂靈》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