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度山伯爵》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作者:[法]大仲馬
類型:小說
背景搜索
本書成書于1844年。作者亞歷山大·大仲馬(1802—1870)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戲劇家、小說家。1842年他在地中海游歷時,對厄爾巴島附近的基度山島發生了興趣,打算以它為主題寫一部小說。他在1838年出版的《關于路易十四以來巴黎警察局檔案的回憶錄》中,發現了一個《復仇的金剛鉆》的故事,其內容是巴黎一個制鞋工人將要結婚時,被一個嫉妒他的朋友誣告而入獄7年,出獄后得到一個米蘭教士的照顧,并在教士死后獲得了一個秘密寶藏,然后化裝回到巴黎復仇,最后自己也被人殺死。大仲馬仔細研究了這份資料,與人一起擬定了寫作計劃,于1844年開始在報紙上發表,曾轟動一時。這部小說現已被譯成幾十種文字出版,在法國和美國多次被拍成電影。
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蔣學模翻譯的《基度山伯爵》是較好的譯本。
內容精要
1812年2月底,“埃及王”號年輕的代理船長愛德蒙·鄧蒂斯回到馬賽港。病死途中的老船長曾托他去見囚禁在一個島上的拿破侖。拿破侖則托鄧蒂斯帶一封密信給他在巴黎的親信。準備和女友結婚后去巴黎的鄧蒂斯卻在婚禮上被捕了。原來貨船上的押運員鄧格拉斯一心想要取代鄧蒂斯的船長地位,便和鄧蒂斯的情敵弗南勾結,由弗南將鄧格拉斯寫的告密條交給了當局。審理此案的代理檢察官維爾福發現密信的收信人是他的父親,為自己的前途著想,他宣判鄧蒂斯為極度危險的政治犯,將其投入孤島上的死牢。
鄧蒂斯在死牢中度過了14年的時光。有一天,他巧遇隔壁牢房中的神甫。神甫教他學會了好幾種語言,并告訴了他一個秘密:在一個叫做基度山的小島上埋藏著一筆巨大的財富。神甫病死后,鄧蒂斯設法逃出了死牢,找到寶藏成了億萬富翁。他運用手中無盡的財富,首先報答了對他有恩的船主摩萊爾。經過多方打探,鄧蒂斯證實了自己被陷害的真相,并得知未婚妻美茜蒂斯已同弗南結婚,而自己的老父親則郁郁病死。鄧蒂斯胸中的復仇火焰越燃越旺,在經過8年多的精心準備后,他化名為基度山伯爵,以銀行家的身份回到巴黎復仇。
冤案的三個制造者此時已飛黃騰達:維爾福是巴黎法院檢察官,鄧格拉斯成了銀行家,弗南成了伯爵。基度山伯爵將復仇的第一個目標對準了弗南?;壬讲艏偎酥衷趫蠹埳吓读烁ツ?0年代在希臘出賣和殺害阿里總督的丑史,并由阿里總督的女兒海蒂在議會作證,使弗南狼狽不堪。聲名狼藉的弗南寄希望于兒子同基度山伯爵決斗不成后,自己去找基度山伯爵決斗,卻遭到了一陣嘲諷;最后基度山伯爵說出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失魂落魄的弗南回到家中,正遇上妻子和兒子離家出走,在極度害怕與絕望之余,他開槍自殺了。
基度山伯爵的第二個仇人是鄧格拉斯。基度山伯爵在投機事業中連續打擊了他,使他瀕于破產,同時又把維爾福和鄧格拉斯夫人的私生子、苦役犯安德烈亞偽裝成富有的王子,讓他去追求鄧格拉斯的女兒并與之訂婚,使鄧格拉斯一家名譽掃地,最后徹底破產。無奈之下,鄧格拉斯竊取了濟貧機構的500萬法郎逃往意大利,結果再度落入基度山伯爵的手中,500萬法郎被榨得干干凈凈。最后,基度山伯爵對他道出真相,給他五萬法郎去謀生路。鄧格拉斯飽受折磨和驚嚇,頭發一下子全白了。
基度山伯爵最大的仇人是維爾福,他要用更加殘忍的手段摧毀維爾福的一切。他設計當面戳穿了維爾福同鄧格拉斯夫人當年偷情的丑事。當他發現維爾福的后妻企圖讓自己的孩子獨吞遺產時,便向她透露了一個毒藥的配方,促使她毒死了好幾條人命,自己也畏罪自殺。而維爾福在審理安德烈亞的案子中,發現罪犯竟是自己的兒子,終因受刺激過度而發瘋。
基度山伯爵大仇已報,在安排好其他事情后,同收養的阿里總督的女兒海蒂一起揚帆遠航,永遠地離開了巴黎。
知名篇章
以下選自第24章《秘密窟》。鄧蒂斯在荒島上尋找寶藏。描寫生動,充滿神秘感。
鄧蒂斯根據法利亞長老所諄諄教導于他的方法詳細推敲手中的線索,他想,紅衣主教斯巴達,為了不讓別人看到他的行動,曾到過這條小溪,把他的小帆船藏在里面,然后從山峽中循著留記號的這條小徑走,在小徑盡頭的大石處埋下了他的寶藏。這樣一想,鄧蒂斯又回到那塊圓形大石那兒。只有一件事與愛德蒙的理論不合,使他很迷惑。這塊大石重達數噸,假如沒有許多人幫助,怎么能把它扛到這個地方呢?突然間一個想法閃過他的腦子。“不是扛上來的,”他想道,“是把它推下來的。”他連蹦帶跳的離開巖石,想偵察出它以前所在的地位。他很快就看出一道斜坡,巖石是順著這條斜坡滑下來,一直滾到它現在所占的地點的。圓形的大巖石旁邊,另有一塊大石,這塊大石一定是以前用來頂住大圓石的滾勢的,巖石四周塞了許多石片和鵝蛋石來掩飾洞口,周圍又蓋以泥土,野草從泥土里生長了起來,苔蘚布滿了石面,金娘花也在那兒生了根,于是那塊大石就像是根深蒂固地長在地面上的一樣了。
鄧蒂斯小心地扒開泥土,來偵察——或他自以為在偵察——紅衣主教的巧計。他用他的鶴嘴鋤進攻這道被時間的手所封閉了的墻。在十分鐘的勞動以后,這道墻屈服了,露出一個可以伸進一條手臂的洞。鄧蒂斯砍斷了一棵他所能找到的最結實的橄欖樹,削去丫枝,插入洞里,把它當做杠子用。但那塊巖石實在太重了,而且頂得非常結實,假如只有一個人的力量來搬動,就是大力士赫克里斯也是不行的。鄧蒂斯知道他必須先進攻那塊作為楔子的大石。但怎么進攻呢?他四面搜索,看到了他的朋友賈可布給他留下的那一滿角火藥。他微笑了一下。這一角魔鬼所發明的東西可以助他達到這個目的。鄧蒂斯拿起鶴嘴鋤,在大圓石和那塊頂住它的大石之間挖了一個工兵開路時想節省人力的坑洞,把火藥填滿在坑洞里,然后用他的手帕卷了一點硝石做導線,燃著導線,趕快退開。爆炸聲立刻隨之而起……
(選自《基度山伯爵》,蔣學模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妙語佳句

開發人類智力的礦藏是少不了要由患難來促成的。
閱讀指導
《基度山伯爵》主要是一部以情節取勝的小說,沒有太高的社會意義和思想價值。作者的全部注意力在于寫一個情節復雜的復仇故事,而不是著意于刻畫自己的時代社會。在小說中,一切都服從于如何使故事的情節曲折有趣、吸引讀者。大仲馬在小說中力圖把主人公描寫為“懲惡揚善”的“天使”,把他的復仇表現為“崇高”的“英雄事業”,但這并沒有提高小說的意義。實際上,鄧蒂斯(基度山伯爵)是一個完全局限于個人天地的利己主義者,并不是社會的“救世主”,他除了進行報復之外,對社會“保持著一種中立的態度”,只清算了自己的三個仇人便匆匆遁世而去,他這種冤冤相報的行為,當然并不如作者所美化的那樣高貴和偉大,并不值得頌揚。
但是,《基度山伯爵》之所以能在當時取得巨大的成功,并在一百多年以來被譯成各種文字,始終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這其中自有其必然的原因??梢哉f,作為一部消遣性的通俗小說,《基度山伯爵》達到了相當完美的地步。小說充滿了浪漫的傳奇色彩,其構思既巧妙又周密,復仇的過程曲折復雜,從主人公苦心經營、周密計劃、像一只無形的手布下天羅地網,一直到仇人們像蜘蛛網上的昆蟲那樣徒然掙扎一番,最后都得到了懲罰。這樣一個線索紛繁的故事就像一座迷宮,70多個人物在其中活動,而所有這一切都被安排得雜而不亂,環環相扣。整部小說情節變化多端,場景豐富多彩,3次復仇寫得互不相同,讀來也各異其趣。小說的另一顯著特點是善寫對話,全書一半以上的篇幅是由對話組成,作者通過人物的對話,不僅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而且交代往事,展開情節,顯示出卓越的語言才能。
大仲馬曾說:“在文學上我不承認什么體系,我不屬于什么學派,也不樹什么旗幟。娛樂和趣味,這就是我惟一的規則。”他不是致力于對豐富的社會生活作廣闊生動的描繪,而是以豐富的想像編織出離奇曲折、趣味盎然的故事來吸引讀者,他以這種才能使他成為世界文學史上的以創作通俗小說而獲得經典地位的一位不可忽視的作家。
閱讀建議
大仲馬是一位編織離奇情節的大師,可反復體味他在這方面的匠心獨運之處。
上一篇:《培根論說文集》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堂吉訶德》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