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一個德國民間傳說》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26 黑白片(無聲) 88分鐘(24格/秒) 115分鐘(18格/秒)
德國柏林烏發電影公司攝制
導演:弗里德利?!っ?編劇:漢斯·基澤 攝影:卡爾·霍夫曼 主要演員:戈斯塔·艾克曼(飾浮士德) 愛米爾·強寧斯(飾靡非斯特) 卡米拉·霍恩(飾格蕾辛) 弗莉達·理查德(飾格蕾辛之母) 威廉·迪特勒(飾瓦蘭汀) 依維特·圭貝爾(飾瑪爾特·施韋特萊茵) 埃里克·巴斯雷(飾馮·帕爾瑪公爵) 漢娜·拉爾夫(飾馮·帕爾瑪公爵夫人) 維爾納·福特勒(飾天使長)漢斯·布勞澤威特(飾青年農民) 洛塔·穆特爾(飾修道士)
【劇情簡介】
“黑暗之門業已開啟,民眾驚恐萬狀,四下逃散……”《約翰啟示錄》中的四個災難“騎士”——死亡、戰爭、饑饉與瘟疫,此時正穿越翻滾的烏云,奔襲而來,跟隨在他們身后的是駕著黑夜翅膀而來的黑暗魔鬼靡非斯特,他早就覬覦著統治世界的權力。
魔鬼靡非斯特擅自闖入天庭,正在得意忘形之際,隨著一道霞光閃現,背輔雙翼,手握一柄長劍的天使長米夏埃爾出現在天空,擋住了他的去路。于是出現了光明與黑暗,天使與惡魔對峙的局面。天使長喝問興妖作亂的靡非斯特: “為什么你要將災難拋向人間,加害于人類?”那魔鬼答道: “地球是屬于我的,我可以隨意而為!”天使長說:“地球永遠不會是你的,因為人是上帝創造的!”魔鬼不服,遂與天使長打起賭來:如果他能將人世間的某一個人引入歧途,那么世界就應為他所有。于是,魔鬼與天使選定大學者浮士德做他們的試驗對象。魔鬼發誓要從上帝那里把浮士德的靈魂奪走! 而天使長也許下諾言,倘若靡非斯特能夠得逞,“摧毀浮士德身上的神靈”,他就可以成為大地的主宰。
二人來到浮士德生活的那座哥特式小城的上空,那里的市民正在年集市場上興高采烈地觀賞著戲法與魔術; 而白發皓首的大學者浮士德此時依然關在他的書房里,沉浸于他的“點金石”的研究試驗之中。靡非斯特趁此時機把瘟疫撒向人間,隨后,一場大規模的死亡開始了。塵世的蕓蕓眾生驚恐萬狀,大聲驚呼:“瘟疫來了!瘟疫來了!”四散逃亡。幾天過后,小城的居民已死亡過半,街道上處處停放著一口口的棺材,里面裝殮著被瘟疫奪去生命的,身體僵直,臉蓋尸巾的死者;身穿黑色素服的送葬隊伍,不時走過街巷,恐懼與絕望籠罩著這座昔日充滿歡樂與祥和氣氛的城市。神父宣稱:“只有篤信上帝的人,才能繼續生存;而不信奉上帝的人,則將被死神召去”,為此,他呼喚人們,進行虔誠的懺悔與禱告,以便戰勝死神。然而懺悔與禱告最終未能感動上帝,人仍一個個地死去,甚至連神父自己也未能保住性命。一位少女找到德高望重的浮士德,請求救助她那臥以待斃的母親。浮士德將他配制的藥水灌入少女母親的口中,然而卻沒能挽救她的生命。浮士德眼看著周圍的人一個個被瘟疫奪去了生命,心中萬分憂傷。為了拯救民眾,他遍查群書,試圖找到戰勝瘟疫的靈丹妙藥,然而所有的招數用盡,均未能奏效,于是他憤怒地將書拋進火爐。浮士德絕望了,他不禁仰天長嘆: “我們輸了。事到如今,連信仰與知識都已無濟于事,不起作用了,一切一切都成了謊言……”
浮士德的目光偶然落在一部打開著的,殘破不堪的古舊大書上,書頁上的文字告訴他,黑暗之神可以給他解決人世間難題的權力,并且寫道:“如果你發誓要成為黑暗之神的主人,要它幫助你,實現你的意愿,并把世上的一切權力與美好都交付于你,那就請走到一處十字路口(德國傳說中的神鬼聚會之地),站在那里將它呼喚三遍……”
浮士德在朦朧月光的照耀下,來到十字路口,連呼三遍之后,隨著一陣狂風人作,電閃人雷鳴,魔鬼靡非斯特出現了。浮士德看到面目猙獰的魔鬼近在眼前,心懷鬼胎地向他做出媚態,十分害怕,他轉身跌跌撞撞地跑回家,關上房門,想把魔鬼拒之門外。哪知靡非斯特早已先他一步,神不知鬼不覺地在他的書齋里恭候了。浮士德見無法擺脫惡魔,為了拯救眾多向他求助的生靈,只好違心地與其簽下盟約:由他向魔鬼靡非斯特借用為期一天的為民解難的權力;而靡非斯特作為仆人,有責任滿足主人浮士德的一切意愿……
然而,當民眾得知,浮士德竟然同魔鬼結盟,靠著他的幫助才使他們得以痊愈時,他們怒不可遏地拿起石塊向浮士德擲去,幸虧浮士德及時逃走,才沒有喪命于亂石之下。浮士德想不開,便想服毒自殺。靡非斯特哪里肯放過浮士德,他提醒浮士德不要忘記與他訂立的盟約,而且預定的一天試驗期限還沒有到呢!說完,他又責備浮士德:“為什么你要尋死呢?過去,你終日埋首于落滿灰塵,散發著霉味的爛書之中,過的是什么日子啊!迄今為止,你還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生活的快樂呢!要知道,享樂才是一切……”聽了靡非斯特這一番話,浮士德不禁哀嘆自己年邁體衰,已然不是享樂的年紀。于是,靡非斯特許諾,要讓浮士德再享有一次青春年華,品嘗一下人生最大的幸福。說完,靡非斯特施展魔法,果真為浮士德恢復了青春,然后帶著年青俊美、風流倜儻的浮士德一道出游。靡非斯特讓浮士德站到他的那件神奇的可以飛翔的大氅上,然后兩人如天馬行空,自由自在地遨游起來。
靡非斯特許諾,要讓浮士德見識一下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為此,他們首先要去的地方是意大利的帕爾瑪,那里的人民正在慶祝他們漂亮的馮·帕爾瑪公爵夫人的婚禮。在靡非斯特的策劃下,浮士德利用進獻珍寶之機,誘拐了新娘。而起身救護的新郎馮·帕爾瑪公爵則被靡非斯特一劍刺死,命喪黃泉。然而,正當浮士德與馮·帕爾瑪公爵夫人墜入愛河之際,靡非斯特宣布:一天的試驗期已然結束。欲火中燒的浮士德這時哪里肯罷休,他乞求魔鬼讓他永葆青春,永享幸福年華,為此他不得不續約,繼續賣身投靠魔鬼靡非斯特。浮士德盡情享受著他的新生活,他經?!白砹艘黄鹩忠黄穑惺艿綇奈从羞^的心醉神迷……”然而,浮士德不安的心靈并未因此而得到滿足,最后他還是讓靡非斯特把他送回了故鄉。
復活節期間,浮士德在大教堂前偶遇一個年青美貌的姑娘,她的名字叫格蕾辛,浮士德對姑娘一見鐘情,被她深深地吸引。這一情景被時刻跟隨左右的靡非斯特看在眼里。他雖多次建議浮士德找些“招人喜歡的妓女”玩玩,聊以解悶,可是浮士德卻一心一意“只想著她”,并讓靡非斯特滿足他的心愿。于是,靡非斯特答應幫助他引誘格蕾辛。為此,他偷偷地將一個盛放金項鏈的手飾盒放進格蕾辛閨房內的抽屜里,幫助浮士德向她求愛,然后又找到格蕾辛貪財的姑媽瑪爾特·施韋特萊茵,請她暗中相幫,玉成好事。浮士德與格蕾辛在姑媽的房前相會,浮士德情真意切的追求終于打動了姑娘的芳心,贏得了格蕾辛的愛情。當晚浮士德來到格蕾辛的閨房,二人深情繾綣,靡非斯特為了制造事端,從中取樂,此時竟然施展魔法,讓格蕾辛的母親夜半蘇醒,懵懵懂懂闖進女兒的閨房,成為浮士德與其女兒做愛的目擊者,老婦人因受刺激而昏倒。格蕾辛的哥哥瓦蘭汀聞訊,憤恨異常,他揚言要殺死誘騙妹妹的浮士德。在隨后的一場決斗中,瓦蘭汀被靡非斯特暗中從背后一劍刺死,然而居心險惡的靡非斯特卻把罪責嫁禍于浮士德的頭上。瓦蘭汀臨死前咒罵他的妹妹:“應把你這個婊子釘在恥辱柱上示眾!”靡菲斯特帶著浮士德倉皇逃走,留下格蕾辛一個人被綁縛在恥辱柱上,盡受世人的嘲弄與唾罵。
時光荏苒,轉眼之間,冬天降臨。被趕出家門,又被逐出城市的格蕾辛,在圣誕平安夜孤苦無助地生下一個嬰兒。在狂風呼嘯,寒冷刺骨的雪夜之中,無家可歸的格蕾辛懷抱剛剛出生的小生命艱難前行。她不住地哀求過往行人,救救她的小寶寶,然而當人們認出她就是那個“曾被綁在恥辱柱上的賤人”時,全都掉頭而去。饑寒交迫的格蕾辛再也挪不動腳步,她在神志不清的狀態下,竟將地上一處雪堆當成鋪著白布的嬰兒搖籃,把孩子放了進去,結果小寶寶凍餓而死。一隊巡邏的士兵發現了死去的嬰兒,把格蕾辛當成“殺害孩子的兇手”抓了起來,格蕾辛因此被判處死刑。
格蕾辛被送到火刑場,她在臨死前不住地呼喚:“浮士德……浮士德……快來救救你的格蕾辛吧!”格蕾辛凄厲哀婉的呼救聲穿越田野山巒傳到了浮士德的耳邊,他對靡非斯特說:“你欺騙了我,原來她在受苦受難!”浮士德請求靡非斯特救救格蕾辛,然而靡非斯特無情地答道:“太遲了,她已經被送上了柴堆!”浮士德一聽此話,憤憤地對靡非斯特說:“眼下你還是我的仆人,趕快把我送到她那里去,否則我們的盟約就完了!”這時,浮士德十分懊悔他的所作所為:“要是我沒有恢復青春,也就不會產生那該詛咒的瘋狂和如此悲慘的結局了!”靡非斯特:“既然你詛咒起你的人生第二春,那我就滿足你的愿望吧!”說完,他拿出一面魔鏡,放到浮士德的面前,口中念道:“恢復你那老態龍鐘的原形吧!”
當浮士德趕到火刑場時,格蕾辛腳下的柴堆已經點燃。浮士德不顧一切地撲到格蕾辛的面前,請求道:“格蕾辛,請原諒我的過失吧……”絕望的格蕾辛睜開雙眼,透過面前一張白發蒼蒼的老者的臉,漸漸地認出了青年浮士德的面容,她欣慰而深情地垂下頭與浮士德吻別,然后兩人相擁著,一起在熊熊的烈火中見上帝去了。
此時,天使長米夏埃爾再度出現,他對魔鬼靡非斯特說道:“至此你已無路可走?!比欢曳撬固貭庌q說:“我的盟約還沒失效呢!”天使長答道:“可是,有一個詞卻足可以把你的盟約毀掉!”靡非斯特聞聽此言,急切地問道:“是個什么詞?”天使長答道:“這是一個響徹世界,為世人所景仰的詞;是一個可以驅除創痛與苦悶,足以抵消一切人之過錯的詞,難道你竟然不知道有這樣一個永恒的詞匯嗎?”靡非斯特搖搖頭,又急切地問了一遍:“它到底是什么詞呢?”這時,天使長才凜然答道: “愛情!”靡非斯特的魔力終于被浮士德與格蕾辛之間堅貞不渝的愛情所擊破。
【鑒賞】
自電影誕生以后,在歐洲流傳甚廣的有關浮士德的故事與傳說,便成為電影導演所熱衷的一個題材。1896年,即電影誕生的次年,法國著名的電影發明家路易·盧米埃爾最先拍出了以浮士德為題材的短片; 1897年,法國著名的電影先驅喬治·梅里愛推出了第二部浮士德影片,以后他還拍過其他幾部以浮士德為題材的影片; 1900年,第一部美國的浮士德影片亦相繼問世。
1926年,在浮士德傳說的故鄉德國誕生了影片《浮士德——一個德國民間傳說》。它是德國無聲影片大師茂瑙繼他的《諾斯費拉圖》(1921)、《最卑賤的人》(1924)、《偽君子》(1925)等成名作品之后,拍出的另一部著名的影片。
茂瑙自1920年起便與德國著名電影劇作家梅育建立起長期的卓有成果的合作關系。此前,梅育曾為茂瑙的多部重要影片如: 《駝背人與女舞蹈家》(1920)、《走進黑夜》 (1920)、《福格爾呂特城堡》 (1921)、《最卑賤的人》、《偽君子》等創作了劇本,其中《最卑賤的人》,《偽君子》等成為了德國無聲電影史上的經典佳作。由于梅育這時對改編古典作品已然失去興趣,因此影片《浮士德》改由作家漢斯·基澤擔任編劇。茂瑙的《浮士德》不是一部單純的話劇改編片,它是在德國偉大詩人歌德的同名詩劇的基礎上,吸收了16世紀英國戲劇家克利斯托弗·馬爾洛創作的話劇《浮斯圖斯博士》(1592),以及中世紀民間流傳的許多有關浮士德的傳說而形成的劇本。影片結構可分為三個部分:除浮士德與魔鬼靡非斯特結盟故事本體外,天使長米夏埃爾與魔鬼靡非斯特在天空中的打賭與結局則作為影片的序幕與尾聲出現,這種“戲中戲”的結構在德國無聲影片中是不鮮見的。
影片是于1925年9月至1926年5月在柏林“烏發”電影公司的攝影棚內拍攝的。早期電影導演大多對浮士德傳說中的神話與幻想成分感到興趣,并試圖借用電影特技而加以表現。茂瑙亦不例外,他執拍這部影片再次顯示了他對幻想與浪漫主義題材的偏愛。如同他在《諾斯費拉圖》中所做的那樣,茂瑙在《浮士德》這部影片里也讓幻想的場面作為現實,或將現實場面作為幻想畫面出現,并為此在“烏發”攝影棚內制作了富于幻想性的場景。曾作為著名的表現主義影片《卡里加里博士》的二位美工師,這次又承擔了影片《浮士德》的美工設計。他們按照茂瑙的構思與設想,搭建了一個長35米、寬20米的具有中世紀風格的德國小城模型,那一幢幢帶有三角形山墻與尖頂的房屋、一條條狹窄的階梯狀的小巷與陰暗的街角、小巧別致的街心花園與沐浴在暮色之中的大教堂、令人恐懼的刑場與熱鬧非凡的年集市場,一切都栩栩如生,宛如真實的城市呈現在觀眾的面前。整個的影片就在這樣一個狹小的仿真世界里演繹出浮士德如何在經歷了一次次的迷途之后,最終選擇了投身于光明與愛情的動人故事。
光線與陰影的運用是德國20年代無聲影片的一大特色,茂瑙與朗格等無聲影片大師都是運用光影的巨匠,他們的《疲倦的死神》(朗格,1921)、《諾斯費拉圖》(茂瑙,1921)、《尼伯龍根之歌》(朗格,1924)、《最卑賤的人》(茂瑙,1924)等都堪稱是運用光影描繪環境、創造氣氛、刻畫人物的典范。由于影片《浮士德》本身講述的就是一場光明與黑暗斗爭的故事,因此它自然也就成為茂瑙作品中最典型的一部利用光影作畫的影片,使該片“在光線明暗對比運用上”,創造了“德國20年代電影的高峰”。德國著名影評家洛特·艾斯納特別推崇影片開頭由茂瑙與美工師與攝影師從視覺與技術角度精心設計出的“天空序曲”的一場戲,認為“影片開始這場戲是德國電影運用光影的高峰”。
影片中的攝影特技也同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浮士德與靡非斯特站在神奇的飛毯上遨游天空的鏡頭,稱得上是早期電影的一項重大特技發明,“它不僅使茂瑙的《浮士德》成為20年代除朗格的《大都會》之外的另一部偉大特技先驅作品,而且亦是電影史上最重要的發明性作品之一”。此外,影片中通過特技手段加以展現的一些戲劇性的場面,如:災難四騎士的奔襲,浮士德呼喚魔鬼與靡非斯特神奇般的顯現,以及浮士德由白發蒼蒼的老者變成一個俊美青年,而后又復變成老者等充滿神話與幻想色彩的鏡頭,亦都是早期電影運用特技鏡頭的范例。
由于“烏發”公司當時有意將這部影片拍成一部出口片,因此特地組成一個由國際著名演員組成的陣容。在這個劇組內,除了靡非斯特是由德國著名演員愛米爾·強寧斯出演外,其余角色都由其他國家的演員擔任;瑞典著名演員葛斯塔·埃克曼扮演浮士德;法國演員依維特·圭貝爾飾演格蕾辛的姑媽;格蕾辛一角原定由美國演員莉蓮·吉許出演,但由于她提出要讓她的私人攝影師查爾斯·羅舍擔任影片攝影的先決條件遭到拒絕,只得臨時改換德國一個初涉影壇的漂亮、嫵媚的新人卡米拉·霍恩出演。
“烏發”公司為這部影片投資高達2百萬馬克,但遺憾的是,影片并未得到觀眾的青睞,最后只收回一半的生產成本。對這部影片,評論界亦是毀譽參半。值得一提的是,德國影評家對影片貶多于褒,有的甚至把影片說得一無是處,他們最主要認為,影片的中心是浮士德與格蕾辛之間的愛情,因此削弱了原著善與惡的斗爭的主題,未能傳達出歌德原著深邃的哲學內涵。如德國著名的影評家庫爾特·品圖斯曾撰文寫道:“浮士德的命運通過歌德之筆而上升為精神命運,而這一點卻未能在影片中得以再現。當浮士德的命運沉淪,被一種漫游式的全景鏡頭所展現的神奇畫面、可怕的幻景與迄今還未采用過的角度所拍攝的風光鏡頭所碾壓,那么其結論也就不言自明:浮士德的悲劇實際上是真正的電影可能性自身的勝利,而它們其實是與這一古老的故事毫無關系的”。而與此相反,影片在法國卻頗獲好評。1927年2月,影片《浮士德》在巴黎首映過后,《新歐洲報》曾載文寫道:“時至今日,還沒有一部影片能從開始到最后一個畫面,傳達出 一種讓人強烈地感受力量與運動的印象。除此之外,它還證明了,銀幕上的作品可以是一部純視覺的形象化的作品。并且,只有當我們這樣看這部影片時,它才向我們揭示出它的真正意義與它最深刻的哲理。這部《浮士德》影片的創作者完成了一件每分每秒都在為我們展示他對他的世界所持有的整體的與個人的幻象的奇跡”。
《浮士德》是茂瑙在德國拍攝的最后一部影片,而后他應美國著名制片人威廉·??怂沟难垼巴萌R塢拍片。從1919年他的第一部影片問世至1926年他離德赴美,茂瑙在不到七年的時間里共拍了17部影片,他的《諾斯費拉圖》、《燃燒的土地》、《最卑賤的人》與他在德拍的最后兩部影片——《偽君子》、《浮士德》,不僅成為德國無聲電影中的優秀作品,而且在世界電影史上亦享有一定的地位,而茂瑙本人亦以其執著的藝術追求與杰出的導演技術得到了 “電影藝術上的馬克斯·萊因哈特” 的贊譽。
除了前面已然提到過的以浮士德傳說為題材的影片之外,后來拍出的較為著名的浮士德影片還有: 法國著名導演雷納·克萊爾執導的《魔鬼之美》(1949);法國導演克勞德·奧坦特—拉哈執導的《夜花》(1955);與聯邦德國導演彼得·高爾斯基執導的,由德國著名話劇演員古斯塔夫·格倫特根斯主演的同名話劇的舞臺紀錄片 《浮士德》 (1960) 等。
上一篇:《法爾戈》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深色胭脂紅》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