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卡什》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蘇聯作家高爾基(1868—1936)早期短篇小說。描寫流浪漢的代表性作品。流浪漢切爾卡什雇了青年農民加弗里拉合伙盜賣碼頭上的貨物。加弗里拉害怕得渾身癱軟、哭泣,求圣母保佑。切爾卡什卻無所畏懼、鎮定沉著。分配贓款時,加弗里拉出于貪心,向切爾卡什下跪乞求,后又萌生歹念,竟企圖殺死切爾卡什,獨吞所得。切爾卡什雖因遭到加弗里拉暗殺而受傷,但仍然饒恕了加弗里拉,把全部的錢扔給加弗里拉,邁著闊大堅定的步子走了。
這篇小說不僅反映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社會底層的苦難生活,而且通過塑造加弗里拉和切爾卡什這兩個人物形象,呈示出兩種判然有別的性格。兩個人物雖然都是這個社會被壓榨和被損害者的形象,但加弗里拉膽怯、迷信、自私、貪婪,作品對他嚴重的私有觀念等缺陷是予以批評、抨擊的。而切爾卡什獨立不羈、大膽機智、不看重金錢,認為自己“雖然是一個與所有的親人斷絕往來的小偷和流浪漢,可永遠不會這么貪婪、下賤和忘乎所以”,他對資本主義制度有所認識,斷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是“今天你干掉我,明天我照樣干掉你”,對這個社會持蔑視態度,因而有一定的反抗精神,但他對現實的反抗卻又是消極的。
作者采用現實主義方法創作這篇小說,結構很巧妙,注重設計典型的環境,小說開頭關于碼頭沸騰生活的描繪十分出色,勞動者“和他們周圍那鋼鐵的龐然大物、堆積如山的貨物、隆隆響的車廂以及被他們創造的一切相比,卻顯得十分渺小。由他們創造出來的東西反倒奴役他們,使他們不成其為人了”。這就清晰具體地展示出人物所處的社會環境。小說采用對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點,以加弗里拉的膽怯、貪婪與切爾卡什的勇敢大膽、不看重金錢進行對比,使得兩個彼此對立的人物形象顯得異常鮮明。還以人物和大自然的關系,襯托出人物的個性,如切爾卡什這個小偷喜歡海,“他那熱烈的神經質的性格,渴望著強烈的印象,所以對于這黑沉沉的、無涯的、自由的、強有力的、一望無際的大海是永遠欣賞不夠的”,借此表明主人公熱愛和向往自由的性格特征。
上一篇:《凱旋門》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前線》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