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與沫》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1883—1930)的散文詩集,收錄320余首散文詩。中心內容是抒寫對人生的思索和對真善美的追求。詩人以深邃的眼光,開闊的胸懷,站在哲學高度,對人生作縝密的觀察和精妙的議論。作品中觀察、議論的人,不是具體的你或我,而是普遍的人,整個人類。作品中描述的人的世界,是充滿罪惡的世界。自私、驕傲、貪婪、妒忌、仇恨、偽善、壓迫、戰爭等,使世間成了一座監獄,“我們都是囚犯。”面對如此世界,人生該怎么辦?作者苦口婆心,多方指引,希望把人們引到一個自由的光明世界。他指引的路徑是:追求真善美。在這個痛苦黑暗的世界上,并不是沒有真善美,“世界上只有兩個原素,美和真,美在情人的心中,真在耕者的臂里。”善,在釘死耶穌的十字架上。詩作用生動的藝術形象,從生活學習、工作娛樂、戀愛交往、思想行動等人生的各個方面具體教導人們怎么做,要有堅定的信念,勇敢執著地追求,但不是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祿,是生命的追求,創造的追求;從狹窄的物質世界中跳出來,進入廣闊無邊的精神世界,凈化情感,實現道德完善;坐在云頭看地球,擺脫種族、國家、俗務的束縛,把小我與宇宙融合為一;發揚自我犧牲精神,以情人的眼光看人,以愛自我的心懷愛人,以農民播下種子、渴望收成的誠心待人。這樣,人類便可以進入真善美統一的、藝術的世界。作品中表現的這些見解,具有一定程度的幻想性質。但作者的誠摯之心,十分感人,那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對世間丑惡的強烈憎恨,對勞動人民的友好親近都具有積極意義。作品想象豐富、奇特,描寫的意象或摘自天堂、或撈于海底,或取之于人間和動物世界,大至宇宙,小至沙粒,臨場置景,就物設喻,都自然貼切,恰到好處,顯得筆力酣暢、色彩斑斕。詩作化具體為抽象,帶有哲學意味,而且充滿辯證思想,具有一種無可辯駁的真實力量,意蘊深邃,韻味雋永,給人以啟迪,也給人以美的享受。
上一篇:《沈清傳》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洛東江》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