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迦梨陀娑《追悔莫及》愛情詩鑒賞
〔印度〕 迦梨陀娑
黑暗的云霧剛從我心頭洗清,
我回想到對仙人女兒的深情。
愛情卻已經裝上一只芒果花的箭,
朋友呀! 他正準備著向我進攻。
那一只戒指帶回來了我的記憶:
我竟毫無理由把最親愛的人兒遺棄。
我現在真后悔不迭,我痛苦流涕,
雖然現在正是春光明媚的好天氣。
一對長長的美目,一雙彎彎的秀眉。
微笑綻開櫻唇,皓齒發出月光的清輝。
她的櫻口象迦哩干圖花一樣紅艷嬌美。
她在畫上仿佛就要說話,煥發著柔情脈脈。
以前她親自來,我同她絕斷。
現在卻向她的畫像禮拜贊嘆。
正如走過了一泓解渴的河水,
卻向沙漠的蜃樓中尋求清泉。
我愛人的櫻唇像未傷的花朵一般鮮艷。
我曾溫柔地吮吸過,享受了愛的狂歡。
如果你,蜜蜂呀,竟敢把它來觸動,
我就要在荷花的空隙里把你來禁關。
(季羨林 譯)
這是從印度古典梵語名劇《沙恭達羅》第6幕節選的幾首詩,標題為鑒賞者所加。
迦梨陀娑(約公元350—472年)是古代印度最杰出的詩人之一。一般認為他是笈多王朝國王旃陀羅·笈多二世·超日王的宮庭詩人。但印度通常有這樣的說法:迦梨陀婆是一個婆羅門之子,自幼父母雙亡,由牧人將其撫養成人,后與一位公主結婚。公主因他的監護人曾是個牧人而以為恥,他便去祈禱迦梨女神。迦梨女神恩賜他智慧,使之成為大詩人、大學者,因此人們稱他為迦梨陀娑,意即“迦梨女神的奴隸”。最后他在楞伽(今斯里蘭卡)死于一妓女之手。
迦梨陀娑所處的時代正值印度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作為一個深受人們喜愛的作家,決不可能不把握時代的脈搏,《沙恭達羅》便是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詩人雖然著意描寫女主人公沙恭達羅與國王豆扇陀的相思與團圓,但卻使他們身上充溢著濃郁的時代氣息。
該劇第6幕是寫國王豆扇陀重新拾到沙恭達羅遺失的戒指,想起這是自己曾親手送給情人的信物,從而又使這一失而復得的愛情掀起波瀾。詩人在他最得心應手描寫生離死別、纏綿相思的題材上大作文章,寫下了眾口傳誦的詩篇。
這里選的第1首詩突出國王見到戒指后悲喜交加的心情。正當愛情之箭向他射來時,他為無端遺棄情人而追悔莫及,沉浸在苦思苦戀之中。雖然是春光明媚,他仍然憂心忡忡。這自然使我們想起白居易的《長恨歌》——當楊貴妃死在馬嵬坡后,唐明皇憂傷不已:“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斷腸聲。”第2首詩是寫國王邊看沙恭達羅的畫像邊憶起情人美貌和嬌嗔相。通過“美目”“秀眉”“櫻唇”“櫻口”各部位的描寫,一位俊俏多情的少女形象躍然紙上,從而反襯出負情郎的悔恨心情。第3首詩借用形象的比喻,說明國王現已認識到愛情的珍貴。這里,并沒有渲染往昔夫妻間的恩愛,而是加重表現國王對失掉愛情的追悔,這似乎更能體現他的悲傷心情。第4首詩寫出國王捍衛愛情的決心。
我們在欣賞這幾首詩之余,還應該注意到,國王之所以重新珍視與沙恭達羅的愛情,原來是想讓其子繼承王位和遺產,由此看來,詩人在描寫風流才子多情善感的同時,又暴露了統治者的私欲,塑造了一個矛盾復雜的人物形象。這便是我們鑒賞的著眼點。
上一篇:〔古希臘〕西摩尼得斯《詩人的愛情》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法國〕波德萊爾《邀游》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