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馬羅《高貴的朋友》愛情詩鑒賞
〔法國〕 馬羅
在巴黎,風光旖旎的都市,
那一天徘徊著憂郁。
我吻了最快樂的女郎。
她卻要從這里去意大利。
多么圣潔呵,我的女郎,
我相信自己的臆斷,
巴黎城沒有比你更美麗。
無奈我不知道她的芳名,
只能說是我高貴的朋友。
一個輕柔的吻,在我們之間
溝通了兩個心的領地
——在巴黎。
(關凱 譯)
馬羅于1496年或1497年生于法國西南部的卡奧爾,是法國十六世紀的著名詩人。一生多磨難多災禍:曾在意大利被俘,曾因在四月齋期內吃肉蹲過監獄,曾不幸染上過鼠疫,曾因索邦神學院的無端指責而被多次流放,終于1544年9月客死于意大利的都靈,年僅47歲。但其性格樂觀曠達,詩作清澈優美,語言純正簡煉而熔幽默諷刺與民歌情調為一體,在法國文學史上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代的過渡時期,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高貴的朋友》這一首短詩由三小節構成。
首節詩,描述在風光旖旎的巴黎城,在徘徊著憂郁的那一天,詩人幸運地吻了最快樂最活潑最美麗最純潔的女郎。可是,令人萬分遺憾的是這個女郎要離開巴黎去意大利。美即將走失則更令人感到美之可貴,幸福即將離去則更令人感到幸福之可珍惜。
中節詩,真接贊美女郎多么圣潔,多么完美,多么不可比擬,多么不可并立。即使這絕好的贊美出自于一個人的妄斷臆測,也不可否認,不可置疑。詩人精煉純正的贊美詩句,生動地表達出熱戀乃至狂戀的那種特殊的心理狀態。
尾節詩,進一步描述這種愛戀感情的深度和強度。詩人坦白地說,對女郎如此狂熱的愛戀,卻不知女郎的芳名。這并非是輕浮,而是更突出了對女郎愛戀之純潔和崇高,說明這種愛不受權勢、地位、利欲和金錢名門門第等混濁因素的干擾,這是一種真摯、明朗、晶瑩、圣潔的愛。一個輕柔的吻就立即“溝通了兩個心的領地”,則于深層心理活動上顯示了這種愛的和諧與真純,恰如中國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之意。
這一首短詩,寫于1525年,是詩人詠贊國王弗蘭西斯一世外甥女安娜的詩篇中的一首。語言簡潔明了,形象明麗動人。用語如“憂郁”、“徘徊”、“臆斷”、“旖旎”、“快樂”、“圣潔”、“美麗”等也為多見常用之詞,卻構成了誘人的詩篇,動人的形象。致使這首小詩名揚海內外,影響古至今。而在法國則幾乎廣泛流傳,家喻戶曉。其原因不外乎在簡潔明了的話語中和明麗美好的形象中,表達了千萬人都有的希望和追求。加上短詩自身韻律優美,節奏明快,更使短詩廣泛流傳。可以說,不論人們是在詩中體味那飄忽不定的夢幻般的憂郁,還是贊賞那純潔晶瑩的少女,或是欣賞那騎士般典雅的癡情,或是珍惜那輕柔一吻中的千般情意,都會體驗到不盡的情味,真可謂妙不可言。
上一篇:〔英國〕但丁·羅塞蒂《頓悟》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俄—蘇〕蒲寧《“北國五月之夜”》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