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戎耀文 【本書體例】
【原文】:
閟宮有侐(1),實實枚枚(2)。赫赫姜嫄,其德不回(3)。上帝是依,無災無害。彌月不遲,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植穉菽麥(4)。奄有下國(5),俾民稼穡。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纘禹之緒(6)。
后稷之孫,實維大王(7)。居岐之陽,實始翦商。至于文武,纘大王之緒,致天之屆(8)。于牧之野。無貳無虞(9),上帝臨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10),建爾元子(11),俾侯于魯。大啟爾宇(12),為周室輔。
乃命魯公,俾侯于東,錫之山川,土田附庸。周公之孫,莊公之子。龍旂承祀,六轡耳耳(13),春秋匪解(14),享祀不忒。皇皇后帝(15),皇祖后稷,享以騂犧(16)。是饗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秋而載嘗,夏而楅衡(17)。白牡騂剛(18),犧尊將將(19)。毛炰胾羹,籩豆大房。萬舞洋洋(20),孝孫有慶。俾爾熾而昌,俾爾壽而臧。保彼東方,魯邦是常。不虧不崩,不震不騰。三壽作朋(21),如岡如陵。
公車千乘,朱英綠滕,二矛重弓。公徒三萬,貝胄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22),荊舒是懲,則我莫敢承,俾爾昌而熾,俾爾壽而富,黃發臺背(23)。壽胥與試(24)。俾爾昌而大,俾爾耆而艾,萬有千歲(25),眉壽無有害。
泰山巖巖,魯邦所詹(26)。奄有龜蒙,遂荒大東(27)。至于海邦,淮夷來同(28)。莫不率從,魯侯之功。
保有鳧繹,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蠻貊(29),及彼南夷,莫不率從。莫敢不諾,魯侯是若(30)。
天錫公純嘏(31),眉壽保魯。居常與許,復周公之宇。魯侯燕喜(32),令妻壽母。宜大夫庶士,邦國是有。既多受祉,黃發兒齒(33)。
徂來之松,新甫之柏(34)。是斷是度(35),是尋是尺。松桷有舄(36),路寢孔碩(37),新廟奕奕(38)。奚斯所作(39),孔曼且碩,萬民是若(40)。
【鑒賞】:
《閟宮》全詩九章,一百二十句,是《詩經》里最長的一首詩。它是在魯僖公時代,新廟建成,由魯國臣下貴族詩人奚斯所寫的歌頌魯僖公能興祖業、恢復魯國疆土、修建新廟等之詩。朱熹《詩集傳》說:“成王以周公有大勛勞于天下,故賜伯禽,以天子禮樂,魯于是乎有頌,以為廟樂。其后又自作詩以美其君,亦謂之頌。”按古制,天子備禮樂,有宗廟樂歌,稱之為《頌》。其他諸侯是不能制《頌》的。魯因為是大功臣周公姬旦的后代,曾賜以廟樂。可是魯國后代的國君,為了美化自己的功業,也超越禮制地擅作頌詩。這首詩就是伯禽十九世孫魯僖公為了表彰夸耀自己的功業,而由其大臣奚斯撰寫的一篇頌歌。正是因為這樣,清代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曾說:“愚謂此詩褒美失實,制作又無關緊要,原雖不存。其所以存考,以備體耳。”方氏這樣說,一方面是從傳統觀念出發,魯國國君自制“頌”詩,是違反古禮的行為,所以不可取,另一方面,也確實指出了這首頌詩的弊端。其實,從今人的觀點看,《詩經》中的頌詩,哪篇不是這樣。從藝術角度來看,這首長詩還是有許多可取之處的,也確有不少以待后人借鑒的地方。詩的第一章以追溯的手法推本僖公之祖出于姜原、后稷。詩中概括地歌頌了姜原的美德,后稷種植谷物對人民的貢獻,繼承大禹造福人民的功業。
第二章敘寫周王族的先祖和文王武王,滅殷商開建周的基業,成王封周公的長子伯禽在魯為侯,交代了魯的開國史。
第三章先寫伯禽受封,封他為侯,在周朝的東面,賜給他山川田地和屬國附庸,傳到周公的遠孫莊公的兒子僖公的時候,祭天祀祖十分隆重,四時行祭不敢松懈,所以神靈降福十分廣泛。
第四章先寫祭祀的精心準備,秋天祭祀,夏天就設欄把祭牲隔離喂養。牛形酒杯盛著醇美佳釀,連毛烤豬和肉湯,大盤大碗把祭案擺滿。文的武的臣子跳起《萬舞》場面宏大,魯僖公祈求神靈和祖先保佑,保佑長壽安康,保佑魯國邦土。
第五章描寫魯國的強盛,魯國擁有戰車千輛,步兵三萬,北伐狄族,西擊犬戎,嚴懲南舒荊楚。魯邦昌盛無人敢與它爭強,國運繁榮昌盛,人壽又年豐。
第六章描寫魯國疆域廣大,巍巍泰山有高峰,矗立國境展雄風,龜山蒙山綿亙到海邊,沿海小國都來歸附,淮夷相率來朝貢,誰人敢不服從,這都是魯侯的業績功勞。
第七章歌頌僖公的文治武功。魯國不僅保有鳧山嶧山,向南擴展到徐國的疆界,向東一直至大海,國境南面與楚國相連,淮夷蠻貊都畏服,魯侯的命令誰敢不順從。
第八章寫魯僖公的功勛與宴飲。天賜宏福給魯侯,魯莊公收復了被齊國占領的常邑,魯僖公收復了被鄭國侵占的許田,周公的舊封地都得到恢復。魯侯慶賀擺喜宴,祝賀母親長壽妻子美好,祝愿大夫諸侯和睦相交處,長保國泰民安,上天降福,老年變年輕。
第九章贊美僖公建新廟之功。徂徠山上的松木,新甫山上的柏樹,把它們砍伐,量好尺寸,制作成材,正宮造得高又大,新祖廟雄偉又寬敞。詩長詞美寫得好,萬民稱頌來慶賀。
從詩的內容來看,這首詩極善鋪陳揚厲,在古代,國之大事莫過于戰事與祭祀。此詩在這兩方面寫得很具特色。第二章寫的就是戰爭:“至于文武,纘大王之緒。致天之屆。于牧之野,無貳無虞,上帝臨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詩篇從歷史上說到周文王周武王,繼承先王的事業,進一步發揚光大,吊民伐罪替天行道,在牧野一戰消滅了商朝,取得“克咸厥功”的輝煌功業。詩的三、四兩章都是用鋪陳手法敘寫祭祀的。第三章寫典禮儀式的莊嚴隆重。第四章寫祭祀的準備工作和祭祀的過程。四章的開首兩句“秋而載嘗,夏而楅衡。”就把對祭祀的十分重視和祭前的充分準備,敘寫了出來。接著寫正式祭祀:“白牡騂剛,犧尊將將。毛炰胾羹,籩豆大房。萬舞洋洋,孝孫有慶。”這是說,白色雄牛黃色雄牛做祭禮,牛形的犧樽碰起來聲鏘鏘,有連毛燒熟的豬,還有肉湯齊獻上。竹籩木豆,銅制肉俎大房,祭禮裝得滿滿的,還有盛大排場的祭祀歌舞。這樣虔誠的祭祀子孫們一定有吉祥可享。這兩章井井有條地寫出了祭祀的準備,祭祀的莊嚴肅穆,祭祀的熱烈歡樂氣氛,祭禮的豐盛,陳列的有序,真是描摹得如見其景,如視其情。
《閟宮》寫〓的第二特征是作者善于采用多種藝術手法來反映詩的主題。在第一章“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植穉菽麥……”采用了“賦”的表現手法。從全詩來看也是以賦為主要手法,孫礦說“首尾作室,中間祖德、侯封、祭祀、武功,次第鋪敘……”正是指出它以“賦”為主要手法。
這首詩的作者還善用比喻夸張的手法。在第六章中作者用“不虧不崩,不震不騰。三壽作朋,如崗如陵”寫魯國的江山象大山不虧損,不毀崩,好象大水不震蕩,不沸騰。要和上壽中壽下壽相比為朋,永恒存在好象山崗、好象丘陵。這些比形象而具體,運用恰當自如。在描寫魯國的國勢及影響時運用“莫我敢承”、“莫不率從”、“莫敢不諾”這些夸張手法的句子以證魯國強大無比。雖是夸張但作者把這些夸飾有意放在一系列武功國勢的鋪陳之后,也就有勢所必然之惑,不為夸張生疑。
重迭與對偶手法的使用,不僅使詩壯美宏麗,而且精湛纖巧。詩的五、六兩章詩意基本相同,只是描寫的對象稍有變換,構成排比重復章節,反復贊美魯僖公保國有土,并能開拓疆域的功績。第四章在敘述中插入句式略有變化的隔句重復句子“俾爾識而昌,俾爾壽而臧”,構成這章行文重迭復沓的句式,避免夸飾句子的板滯無味,增強了縱橫錯綜的語勢,很好地表現了對僖公功德的頌揚的藝術效果。詩中不少地方運用了對仗句式,如“有稷有黍,有稻有秬”、“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徂來之松,新甫之柏”等,使詩宏麗中顯示了纖巧,豐富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總之,《閟宮》是《詩經》中少有的鴻篇巨制。詩中上溯遠古,下述當朝,從武王伐紂滅段商寫到魯國祖先周公,寫周公長子封侯得國寫到魯僖公依時祭祀,魯國國勢強盛疆域廣闊,四夷都來朝貢,魯僖公恢復舊疆保土守邦,新廟落成,高大宏偉堂正輝煌、設宴慶賀……全詩章法脈絡清晰,詞匯豐富,結構宏肆,藝術手法多樣,它對后世文章產生過積極的影響。尤其是對于“賦”這種表現手法的使用。正如清代方玉潤《詩經原始》所說:“蓋《頌》中變格,早開西漢楊、馬先聲。”詩中“既多受祉,黃發兒齒”講魯僖公受福無限,頭發變黃又長了新牙齒。這些“褒美失實”的諛詞,也為后世帶來了不良影響。
上一篇:《閔予小子》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防有鵲巢》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