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馮懷玉 【本書體例】
【原文】:
彼黍離離(1),彼稷之苗。行邁靡靡(2),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3)。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鑒賞】:
關于《黍離》的主旨,有不同的解說?!对娦颉氛f:“黍離,憫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憫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边@是說詩的作者是東周王朝的一位大夫,詩的主題是悲西周的滅亡。古人多從此說。近人研究此詩,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說:“這是有名的故宮禾黍之悲,事實上怕就悲自己(舊家貴族)的破產?!庇喙谟ⅰ对娊涍x》說:“……從詩的本身體味,祗見出這是一個流浪人訴憂之辭,是否有關周室東遷的事卻很難說?!边@些說法均值得思考。但由于古代治《詩經》者都沿襲《詩序》的觀點,歷代文人慨嘆歷史盛衰興廢,多引用或化用這首詩的詩意。“黍離”一詞已成為感慨亡國觸景生情之詞?!笆螂x之悲”也成為表達故國哀思的一句成語。曹植《情詩》:“游子嘆黍離,處士悲式微”。陸機《辯亡論》:“夫然,故能保其社稷而固其土宇,《麥秀》無悲殷之思,《黍離》無愍周之感矣。”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自序》:“麥秀之感,非獨殷墟;黍離之悲,信哉周室?!蔽覀兘裉熳x這首詩,仍不妨沿襲前人的看法,把它看成是一首憑吊故國的詩作,這對于理解詩人抒發的那種深沉的憂思,是有幫助的。
全詩三章,三章復疊,只在每章的第二句和第四句換了六個詞語。第二句分別用了“苗”、“穗”、“實”,第四句分別用了“搖搖”、“如醉”、“如噎”。是一種非常典型的重章疊詠形式。方玉潤說:“三章只換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無限?!?《詩經原始》)每章首二句都從看到的黍稷寫起,既是寫景,也是起興;都是互文見義,“離離”既寫黍,也寫稷?!懊纭?、“穗”、“實”既寫稷,也寫黍,表現從春到秋作物生長過程。每章的前兩句反復描寫黍稷生長茂盛,果實累累,而生長這黍稷的地方正是從前周王朝的宮室宗廟。京都過去的繁華,今日的荒涼,不禁使詩人悲從中來。我們讀到這里,不由地想起杜甫的名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钡谌?、四兩句,寫眼前的這些景象使詩人悲痛欲絕,其外在表現便是“行邁靡靡”,雙腿象灌了鉛一樣,邁不開步子。而詩人內心的感覺是“搖搖”——精神恍惚,“如醉”——神志昏迷,如醉酒一般,“如噎”——心頭被什么東西堵住一樣,憂深氣逆不能呼吸,悲痛之情不斷加深。五、六兩句反復詠嘆,直接抒發內心的憂傷,回旋往復,無限哀苦。最后兩句呼號問天:“蒼天啊蒼天,這是什么人干的啊!”唏噓欲絕,悲愴之情達到頂點。以詰問作結,含蓄無窮。
《黍離》是一首抒發沉痛的憂傷之情的詩篇,真摯、深沉,不愧為《詩經》中的名篇。
上一篇:《黃鵠歌》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黍苗》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