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反復修辭手法
[定義]為突出某個思想、強調某種感情或增強語言節奏感而有意重復使用同一詞語、句子或句群的一種修辭方式。又稱重復、復疊。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把“反復”列為積極修辭的丁類,即“章句上的辭格”,給出的定義是:“用同一的語句,一再表現強烈的情思的,名叫反復辭。”而把詞的反復列入復疊。
重復使用的語言單位可以是詞語、句子甚至是句群或段落。首次出現的語言單位稱為“本體”,后面重復出現的相同語言單位叫做“復體”(見姚錫遠、陳功煥《反復》,載武占坤《常用辭格通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
[例釋]根據語言單位重復使用的方式,可以分為兩類:
(1)連續反復:連續使用同一語言單位,中間沒有其他語言單位間隔。又稱“連接的反復”(陳望道《修辭學發凡》)、“疊用重言”(鄭遠漢《現代漢語修辭知識》)。
例1:礦主們早把礦工們的生命和安全拋到腦后,在他們眼里只有錢,錢,錢。
例2:如果有人問我愿不愿為她獻出自己的一切,我的回答是:我愿意,我愿意,我愿意!
例1中連續地重復使用同一個詞“錢”,是詞的連續反復,突出了礦主們的貪婪和說話者對礦主的憎惡。例2中連續重復使用同一個句子“我愿意”,表達出“我”對她的愛之深。
(2)間隔反復:重復使用同一語言單位,中間有其他語言單位間隔開。又稱“隔離的反復”(陳望道《修辭學發凡》)、“隔離重言”(鄭遠漢《現代漢語修辭知識》)。
例3: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戴望舒《雨巷》)
例4:房地產商們串聯護市,繼續拼命抬高房價,我不生氣。電力行業的管理者站出來對全國人民說,他們的高收入是合理合法的,我不生氣。有人倒賣青藏鐵路火車票牟取暴利,讓那些急著要去游覽世界屋脊景色的人無法如愿,我不生氣。可是,當聽到報道說福建漳州竟然規定老板的孩子中考可以直接加20分,我怒不可遏!
例3詩人重復使用了詞語“丁香一樣”,分別修飾“顏色”、“芬芳”和“憂愁”,描繪出雨巷中“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一具有象征意蘊的藝術形象,創造出一種朦朧的意境,從而形象地表達了詩人濃重的迷惘感傷、惆悵彷徨而又心懷期待、追求理想的情思。例4的一段話中,重復使用同一個句子“我不生氣”,中間有其他語句隔開,是句子的間隔反復。通過重復使用“我不生氣”,突出表達對幾種消極社會現象的不滿但又習以為常,同時為最后一句對教育不公正現象的強烈憤慨作了鋪墊。
又,一個句群或段落的開頭和結尾位置的詞語或句子的重復,因為中間有其他語句,故也屬于間隔反復,叫做“首尾反復”。例如:
例5:人生就像一場戲,就看你怎么演好自己的角色了。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你可能做不同工作,過不同的生活;在不同的場合,你可能發揮主要作用,也可能只是起一個很不重要的作用,甚至只是一個旁觀者。但無論如何,你可清醒地認識到:人生就像一場戲。
呂叔湘把意義相同或相近的不同語言形式的重復使用也看作反復,稱為“同義反復”(呂叔湘《同義反復》,《呂叔湘文集》第5卷,商務印書館,1993)、“語義(意)反復”、“異語反復”、“復說”,又即古人所說的“疊寫”。例如:“他們把桌上的飯菜吃了個干干凈凈,一點不剩,絲毫不留。”現把這種表達相同或相近的語意而形式上有所變化的,多從形式角度來分析為“錯綜”,或是反復和錯綜的兼用。
[辨析1]反復與重說。見“重說”條。
[辨析2]反復與錯綜。見“錯綜”條。
[辨析3]反復與頂真。見“頂真”條。
[辨析4]反復與多飾。見“多飾”條。
[辨析5]反復與分說。見“分說”條。
[辨析6]反復與復辭。見“復辭”條。
[辨析7]反復與復疊。都是語言單位的重復使用。區別是:
反復中的項目是詞語、句子、句群或段落,重復后的形式、意義、語法性質都不變;復疊中重復的項目是字、詞語,重復后的字、詞的意義和詞性發生變化。另外,反復的修辭作用主要是突出、強調,而復疊的主要效果是使語言表達更加生動。
[辨析8]反復與故復。都多次使用某個或某些語言單位。區別是:
反復是多次使用相同的語言單位;故復是使用不同的語言單位來強調或深入表達思想感情。
[辨析9]反復與換述。見“換述”條。
[辨析10]反復與排比。反復與排比都可以重復語句,增強節奏感和強化感情。區別是:
(1)反復的各項語言單位的字面形式相同,而排比的各項句子語法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法結構相同的,但成分的形式可以不同,例如:“他們喜歡參加活動”、“學生喜歡參加課外活動”和“那些活潑好動的學生都非常喜歡參加各種課外活動”,三者結構相同,都是“主—謂—賓”結構,但成分的語言形式不相同。
當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多個語句排列在一起而且各個語句含有相同的詞語時,就是反復和排比的兼用。例如:“有的人積極追求愛情,有的人消極等待愛情,有的人深切痛恨愛情。”這里,連續排列在一起的三個句子結構相同,是排比;同時,每個句子中含有兩個相同的詞語“有的人”和“愛情”,是詞語的間隔反復。
(2)反復中的各項可以連續反復,也可以間隔反復。而排比中的各項只能是連續排列。
(3)反復中的各項可以是詞、短語,也可以是句子,甚至是段落。排比中的各項只能是短語或者句子。
(4)反復的目的和修辭效果在于突出、強調或增強節奏感。排比的目的和修辭效果是增強氣勢。如: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朱自清《春》)語例后邊的三個分句組成了排比。從修辭效果看,這個排比起到了增強文章氣勢的作用。
[辨析11]反復與頻詞。見“頻詞”條。
[辨析12]反復與同語。見“同語”條。
[辨析13]反復與同字。見“同字”條。
[辨析14]反復與延伸。見“延伸”條。
[辨析15]反復與移形。見“移形”條。
[辨析16]反復與增飾。見“增飾”條。
[辨析17]反復與重復。反復和重復都是在一次言語表達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語言項目。區別是:
反復是既具有認知經驗基礎又具有積極表達效果的修辭方式,而重復則是內容空虛的語言累贅,在表達中沒有什么積極效果,純屬多余,是一種語病。
這是對“重復”的狹義理解。廣義的“重復”是一個中性概念,指多次使用相同語言項目的所有現象:包括形式和意義都相同的語言單位的重復,也包括意義相同而形式不同的語言單位;既指必要的、有積極效果的重復,也指多余的、無積極效果的重復。從反復與廣義的重復的關系看,反復屬于積極的重復。
張志公《修辭概要》)對反復和重復不作區分。呂叔湘、朱德熙《語法修辭講話》,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現代漢語》等把“重復”作狹義的理解,因而嚴格區分反復和重復。
上一篇:什么是互文修辭手法
下一篇:什么是換算修辭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