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為問東風余幾許?春縱在,與誰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江城子·別徐州》
讀了這首《江城子·別徐州》,驀然想到了被譽為“現代柳永”——李健的一首歌《假如愛有天意》:
當天邊那顆星出現/你可知我又開始想念/有多少愛戀只能遙遙相望/就像月光灑向海面/
年少的我們曾以為/相愛的人就能到永遠/當我們相信情到深處在一起/聽不見風中的嘆息/
誰知道愛是什么/短暫的相遇卻念念不忘/用盡一生的時間/竟學不會遺忘/
……
這首歌是李健在“我是歌手”第三季突圍賽中演唱的,他翻唱的是韓國電影《假如愛有天意》的主題曲,并且親自動筆填寫中文歌詞。
這首歌詞寫的是兩個深愛的人被迫天各一方,盡管他們各有彼此的生活,卻仍然念念難忘。我之所以將這首歌和《江城子·別徐州》聯系起來,是因為蘇軾臨別徐州時所產生的情愫,與這首《假如愛有天意》無二。
蘇軾對徐州是有深厚感情的,盡管他在徐州任上只有兩年,但在這短短的兩年中,他為徐州百姓做了不少實事。原本宋朝官員是三年一任,但蘇軾三年任期還沒滿,就出乎意料地被調往湖州任太守。蘇軾對徐州付出了心血和情感,換來了徐州民眾的安居樂業。眼下,剛看到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他就要離別,奔赴下一個人生渡口,如此他怎能舍得分離?
離別前的那一刻,蘇軾的內心是百感交集的,所以他說:“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是呀,人生既然相逢了,又為什么會有離別,而且還是這般的匆匆?我們剛因邂逅相逢充滿喜悅,卻又要驟然分別,以致我流落天涯也難忘相逢的這番情意。蘇軾在外做官多年,常常是馬不停蹄地換任,形同浮萍,所以他自視天涯流落之人。蘇軾在徐州僅兩年,又調往湖州,南北輾轉之際,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這一句同時也飽含著他對猝然調離徐州的感慨,也有對徐州人士的依依惜別之情。
離別就在眼前,可是忍別離,不忍卻又離別,我只能牽著前往送別朋友的手,“和淚折殘紅”。離別時,依依惜別的那一幕是讓人永生難忘的,這滿眼的落花,讓人睹物傷懷,情思綿綿,輾轉不忍離去。“為問東風余幾許?春縱在,與誰同!”不必問,這春光還剩幾許,因為,即便是春意還在,我只能孤單一人面對,因為已經沒有故人再與我一同欣賞了。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三月的隋堤,楊柳依依,春水溶溶。此時正是鴻雁北歸的時候,可我卻要南遷到飛鴻過冬的湖州。“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連北方的駿馬、南方的候鳥都知道留戀自己的故鄉,我怎能不留戀徐州呢?在我心里,徐州就是我的第二故鄉呀!
“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策馬揚鞭,我不得不奔赴湖州。在途中我頻頻回顧,直至去程已遠,回望舊地,只見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東南,向著淮水緩緩流去,在徐州城下交匯。我想讓泗水寄去我的千行相思淚,可是縱然我的思念之情山高水長,怎奈這泗水流不到湖州呀。
蘇軾的這首詞,將他郁積的愁思溶入即時即地的景物之中,抒發了他對徐州風物人情的無限留戀,并且在離愁別緒中,融入了自己身世浮萍之感。
公元1077年四月,蘇軾被派往徐州做太守,他的弟弟蘇轍陪他一起到徐州,并在徐州住了三個月,和蘇軾一起面對防洪的困難。
徐州處于黃河流域,每年都飽受黃河泛濫之災。蘇軾到徐州后,就和弟弟一起到民間調查走訪。較全面地掌握了徐州的情況后,他們又仔細地查實了徐州的地形和水道。做好調查研究后,蘇軾動員官民做好防洪準備,并準備好防洪物資。
汛期到來時,黃河決堤,淹沒了四十五個州縣。徐州因蘇軾未雨綢繆得好,沒有被淹沒,但也面臨危險。洪水來得太迅猛了,迅猛得遠遠超過人的預料。因徐州四面環山,洪水出不去,徐州城隨時隨地都有被淹的可能。滿城人都惶惶不可終日,有一些富戶人家,收拾好金銀細軟準備外出逃難。這時,蘇軾親自登門做工作,并且堅定地對他們說,只要我在,徐州城一定能保住!為了死保徐州城,蘇軾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老百姓們非常感動,于是全民投身到抗洪救災中。
光靠城中老百姓的力量搶修堤壩是不夠的,蘇軾想到了動用禁軍。因為禁軍由皇帝直接掌控,蘇軾無權調用,但是面臨這樣危急的情況,他顧不得泥濘,一路跑到禁軍營中,請求禁軍首領援助修壩。禁軍首領被蘇軾深深地感動了,他動員軍隊和徐州民眾一起投身抗洪救災行動中。蘇軾以身作則,堅守抗洪一線,他和軍民們風餐露宿兩個月后,終于保住了徐州城。全城人欣喜若狂,都張燈結彩地慶祝勝利,人們的內心萬般感激蘇軾拼死保城。
蘇軾并沒有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他反而更深遠地想到,為了確保徐州今后的安全,要重新修城筑壩。他屢次上書朝廷請求撥款,并親自監督修建工程。為了紀念抗洪勝利,蘇軾在東門修建了一座樓臺,取名“黃樓”?????????????????????????????。之所以取名“黃樓”是有一番深意的,“黃”代表土,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土能克水,所以取名“黃樓”。經歷了前一年洪水之災的人們,格外地感到眼前平安的來之不易,他們內心愈發愛戴蘇軾這個為民造福的好官。蘇軾在徐州抗洪救災的功績,可以說是他一生政績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為了抗洪救災、修城筑壩,蘇軾幾乎和民眾們朝夕相處。人們早就熟悉了這個才華橫溢,卻又豁達詼諧的太守。徐州人內心感激他、愛戴他,把他視為自己的親人。而蘇軾在與徐州百姓相處的過程中,也儼然把他們當做了自己的朋友、家人。愛是對等的,你付出了多少,也能收獲回報多少。蘇軾為徐州民眾付出了全部的自己,所以他才會產生“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的離愁別緒;也正是因為徐州百姓愛戴他,所以他才會有“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的深情!
再回頭聽李健的這首《假如愛有天意》,歌詞是寫給深愛、卻不能相見的愛人的。對于蘇軾來說,徐州不就是他相遇短暫,卻又念念難忘的“愛人”嗎?
……
誰知道愛是什么/短暫的相遇卻念念不忘/用盡一生的時間/竟學不會遺忘/
……
上一篇:品讀蘇東坡之杭州:淡妝濃抹總相宜
下一篇:品讀蘇東坡之黃州:人生幾度秋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