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白石道人詩說》
南宋姜夔詩論著作,一卷本。《詩說》共二十九條,所論簡古。它是從作者自己的創作體會出發,專意講究詩法,講究“雕刻”、 “敷衍”、 “布置”等法度的詩論著作。
作者企圖給人提供如下具體的規范: “為不能作詩者作,而使之能詩”、 “不知詩病,何由能詩;不觀詩法,何由知病”。作者正是從“病”和“法”的正反兩個方面傳授“能詩之法”的訣竅。姜夔強調自然含蓄,對濫發議論、動輒用典頗有貶意,看重的是“語貴含蓄”、 “詞意具不盡”。他并不反對詩中用事,而是要求“學有余而約以用之”,象江西詩派所主張的“活法”那樣,活于用事; “僻事實用,熟事虛用”。作者列舉詩的四種高妙意境; “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礙而實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寫出幽微,如清潭見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剝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最后的“自然高妙”為詩之極境。此開嚴羽“妙悟”說的先聲。
姜白石還重視獨創性,反對亦步亦趨地模仿他人,認為“一家之語,自有一家之風味”。強調寫詩要“精思”: “詩之不精,只是不精思耳;不思而作,雖多亦奚為?”認為詩的“氣象”應該“渾厚”,“體面”應該“宏大”, “血脈”要求“貫穿”, “韻度”應該“飄逸”。他主張變化之中有“法度”,注重恰到好處的“雕刻”和“敷衍”,在“句調”上還應“欲清、欲古、欲和”,等等。這些都是經驗之談。但是,作者對含蓄和隱約的表現及其風格強調到絕對的地步,以致于認為“《三百篇》美刺箴怨皆無跡”,這就言過其實了。因此,在形式主義詩風風行的時候, 《白石詩話》也有一定的消極影響。
上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甌北詩話》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石洲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