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
【題解】
本篇選自《李太白全集》卷三。
《將進酒》,樂府《鼓吹曲辭·漢鐃歌十八曲》舊題。內容多寫飲酒放歌時的情景。將(qiāng),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1),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2)。岑夫子(3),丹丘生,進酒君莫停(4)。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5),但愿長醉不用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6),斗酒十千恣歡謔(7)。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8)。五花馬(9),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注釋】
(1)天上來:黃河發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勢極高,故稱。(2)會須:應當。(3)岑夫子:指岑勛。下句丹丘生,指元丹丘。二人均為李白的好友。(4)進酒君莫停:一作“將進酒,杯莫停”。(5)鐘鼓饌(zhuàn)玉:代指富貴利祿。鐘鼓,富貴人家宴會音樂。饌玉,精美的食物。(6)陳王:指陳思王曹植。平樂:宮觀名。(7)斗酒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錢。極言美酒價昂。恣歡謔:盡情、放縱地歡娛戲謔。(8)徑須沽?。褐还苜I酒來。(9)五花馬:指名貴的馬。一說毛色作五花紋,一說頸上長毛修剪成五瓣。
【導讀】
此詩發端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海浪向讀者迎面撲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語帶夸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說前二句為空間范疇的夸張,這二句則是時間范疇的夸張。悲嘆人生短促,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之間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夸張。于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恒襯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沈德潛說:“此種格調,太白從心化出。”五六兩句便是一個逆轉,由“悲”而翻作“歡”。從此直到“進酒君莫停”,詩情漸趨狂放。詩人于是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擊節贊嘆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簡直像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須大寫的。于此,從貌似消極的現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積極的本質內容來。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壯的詩句!至此,狂放之情趨于高潮,詩的旋律加快?;腥皇谷巳缏勂涓呗晞窬疲?ldquo;岑夫子,丹丘生,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以下八句就是詩中之歌了。這一著思奇之又奇,純系神來之筆。詩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轉而為憤激。這里,詩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了。其實全篇飽含一種深廣的憂憤和對自我的信念。詩情所以悲而不傷,悲而能壯,即根源于此。“五花馬”、“千金裘”來換取美酒,圖個一醉方休。這結尾之妙,不僅在于“呼兒”“與爾”,口氣甚大;而且具有一種作者一時可能覺察不到的將賓作主的任誕情態。這“白云從空,隨風變滅”的結尾,顯見詩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觀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筆不辦。
《將進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極盡夸張,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短圃妱e裁》謂“讀李詩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此篇足以當之。
上一篇:《李白·古風(其十九)》閱讀理解
下一篇:《李白·渡荊門送別》閱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