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歸鹿門寺
【題解】
本篇選自《孟浩然詩集箋注》卷上。
《夜歸鹿門寺》詩題又作《夜歸鹿門歌》、《夜歸鹿門山歌》。鹿門寺,在襄陽鹿門山。山位于今湖北襄陽市襄州區東津鎮境內。《后漢書·逸民傳》李賢注引《襄陽記》曰:“鹿門山,舊名蘇嶺山。建武中,襄陽侯習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夾神道口,俗因謂之鹿門廟,遂以廟名山也。”漢末龐德公,唐孟浩然、皮日休皆隱居于此。這首詩即作于隱居鹿門山之時。
山寺鳴鐘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1)。人隨沙路向江村,予亦乘舟歸鹿門。鹿門月照開煙樹(2),忽到龐公棲隱處(3)。樵徑非遙長寂寥(4),唯有幽人夜來去(5)。
【注釋】
(1)漁梁:沙洲名,在襄陽城東沔水中。(2)開煙樹:指鹿門山上的樹被暮色籠罩,看不分明,在月光照耀下重新顯現出來。(3)龐公:即龐德公,漢代末年的名士。(4)樵徑:砍柴人走的小道。(5)幽人:隱者。這里指詩人自己。
【導讀】
這是歌詠隱逸志趣的詩。首兩句先寫夜歸的一路見聞;山寺傳來黃昏報鐘,渡口喧鬧爭渡,兩相對照,靜喧不同。三、四句寫世人返家,自去鹿門,殊途異志,表明詩人的怡然自得。五、六句寫夜登鹿門山,到得龐德公棲隱處,感受到隱逸之妙。末兩句寫隱居鹿門山,心慕先輩。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
詩人以淡然的語調,自然的結構,省凈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出他內心的體驗和感受,顯現出一個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頗像是一則素淡白描的山水小記。
【思考】
1.孟浩然《岳陽樓》與杜甫《登岳陽樓》題材相同,然蘊含卻大不同。試作比較分析。
2.比較孟浩然的這兩首詩,說說它們意境上的不同。
上一篇:《孟浩然詩集箋注》岳陽樓·閱讀理解
下一篇:《王右丞集箋注》渭川田家·閱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