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歌》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①!
虞兮虞兮奈若②何!
【注釋】
這首詩抒發了在敵人的重重包圍之中的怨憤和無可奈何的心情,項羽作。垓(gāi)下:古地名,位于今安徽省靈璧縣境內。項羽,名籍,字羽,秦末名將,秦末義軍的主要領導人。
①奈何:怎么辦。
②若:你。
【大意】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氣世上無人能比。
時局對我不利,烏騅馬也跑不動了。
烏騅馬不前進,我該怎么辦?
虞姬啊虞姬!我又該把你怎么辦?
【賞析】
沖天的豪氣與無奈的悲傷,本是沒有交集的兩種情緒,卻在特定的背景下,如此完美地交融在一起,匯聚成怒吼和低吟,噴薄而出。這是一位歷經風浪的英雄最后的吶喊,這是一位無力回天的統帥無奈的抱怨,這是一位不甘失敗的勇士不知所措的掙扎,這是一位鐵骨錚錚的漢子最后的柔情,這是在進行必死戰斗的前夕所作的絕命詞。
他是項羽,他是將門之后,少年氣盛,力能扛鼎,才氣超群。他胸懷大志,面對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敢于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壯語。他曾經叱咤風云,是頂天立地的英雄,23歲就成了諸路起義軍中首屈一指的首領。他破釜沉舟,與幾倍于己的秦軍進行浴血奮戰,奇跡般地滅了秦軍主力,被推舉為“上將軍”。他所向披靡,直搗咸陽,傳下西楚霸王的威名。他力能拔山,豪情蓋世。他不可一世,只因他有資本。
可惜,天時不利,連烏騅馬也不肯前進了。項羽還是項羽,卻不再是上天的寵兒。四年的楚漢戰爭,他與漢軍大戰七十,小戰半百,互有勝負,卻因匹夫之勇,不善用人,不能把握時機而失敗,這是天意,是上天點化這位不可一世的英雄時埋下的伏筆。
終于到了最后的時刻,面臨絕境,只能悲嘆。在垓下,他陷入漢軍重圍,眾叛親離,只剩烏騅馬、虞美人。夜不能寐,他與虞姬悄然相對,借酒澆愁。忽然間,陣陣楚歌傳來,他徹底絕望了。他看到了窮途末日,他被絕望的痛苦擊倒了。曾經,王位、天下皆是他的囊中之物,如今得而復失,更落魄到連自己心愛的女人和戰馬都保不住。鋼鐵般的漢子內心深處也有深藏的柔情,項羽關心他們的命運,不忍棄之而去。其實,離去不離去已經沒有區別,他們的結局已經注定。不停地詢問也只不過是面對無法改變的殘酷現實的無力逃避罷了。
【拓展】
項羽的愛姬虞姬作《和項王歌》作為對其《垓下歌》的回應。全詩如下:
漢軍已略地,四方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上一篇:《回車駕言邁》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好事近·簾外雨絲絲》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