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人生無根蒂》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人生無根蒂①,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②。
落地③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注釋】
《雜詩》一組共十二首,整組詩皆為慨嘆人生之無常,感喟生命之短暫之作,本詩為其中第一首,東晉陶淵明作。
①蒂(dì):瓜當、果鼻、花與枝莖相連處都叫蒂。
②非常身:即不再是盛年壯年之身體。
③落地:剛生下來。
【大意】
人生在世沒有根蒂,飄泊如路上的塵土。
生命隨風飄轉,此身歷盡了艱難,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世人都應當視同兄弟,何必親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親呢?
遇到高興的事就應當作樂,有酒就要邀請近鄰共飲。
青春一旦過去便不可能重來,一天之中永遠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應當趁年富力強之時勉勵自己,光陰流逝,并不等待人。
【賞析】
自古以來關于“人生無常,生命短暫”的嘆喟就沒有停止過,這是人們對于生命的思考。到了漢末魏晉時代,這種悲變得更深更廣,這種嘆喟變得越發凄涼悲愴、越發深厚沉重,最終成為了整個時代的典型音調。今天看來,這是消極悲觀的嘆息,但若以當時黑暗、腐敗的政治和浮夸的社會風氣作為背景,這其實是人類的覺醒、時代的進步。
雜詩·人生無根蒂
人生在世即如無根之木、無蒂之花,沒有著落,沒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隨風飄轉的塵土。由于命運變幻莫測,人生漂泊不定,種種遭遇和變故不斷地改變著人,每一個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深刻的人生體驗透露出至為沉痛的悲愴,曾經的宏大抱負,在經過諸多努力而無果之后也消磨殆盡。如此世態,如此經歷,怎能不讓人對人生感到渺茫、感到無力?這是一種理想破滅的失落,一種人生如幻的絕望。
來到了世界上,每個人都已不是最初的自我,那又何必在乎骨肉之親、血緣之情呢?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應該成為兄弟。這是戰亂年代對和平的渴望,對泛愛的追求。閱歷的豐富往往使人對人生的悲劇性有更深刻的認識,年齡的增長常常使人更難以尋得生活中的歡樂和激動。切身經歷過黑暗的爭執之后的人,對于光明和美好會有一種更加迫切的渴求。美好的人生理想,既然在官場中難以找到,那就到自然中去找尋吧!
然而,在經歷過一切之后,畢竟已經不再年輕,所謂“盛年不重來”,早先已經浪費了過多的時間,現在就應該抓緊一切時間及時行樂。生命是這么短促,人生如此不可把握,社會黑暗,歡樂難以覓得,那么,對生活中偶爾還能尋得的一點點歡樂,千萬不要錯過,要及時抓住它,盡情享受。這才是真正的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拓展】
《雜詩》其中第二首全詩如下: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中夜枕席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
上一篇:《有所思》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雜詩·南國有佳人》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