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護
崔護(804年前后在世),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定州)人。貞元十二年登第。官至嶺南節(jié)度使。他的詩風(fēng)格婉麗,語言清新。《全唐詩》有其詩作六首,都是佳作,尤其是《題都城南莊》流傳廣泛,膾炙人口。
題都城南莊
【原文】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譯文】
去年今日在此門中,我遇到一位美麗的姑娘,人面桃花相映成趣,更顯風(fēng)情。而今,桃花依舊在春風(fēng)中開得如此燦爛,卻不知姑娘身在何處。
【鑒賞】
關(guān)于這首詩,有一段凄美的傳奇故事。唐德宗貞元初年,崔護科舉落第,想在長安尋找安身之處以便繼續(xù)應(yīng)考。清明節(jié)的一天,崔護去城南游玩,途中覺得口渴,于是到一戶開滿桃花的農(nóng)家小院討水喝。這時農(nóng)家走出一位美麗的姑娘,端著一碗水,遞給了崔護。姑娘的美貌與灼灼欲燃的桃花互相映襯,崔護被深深打動了,產(chǎn)生了愛慕之情。第二年的同一天,他尋著舊路,又來到這個農(nóng)家前。桃花依舊絢麗,大門卻緊鎖著,女子不知去向。于是他在院門上寫下了這首詩留給姑娘。
前兩句寫兩年中同一個場景,時間地點都很明確,是詩人在同一地點追憶去年見到少女時印象深刻的場景。桃花嬌艷美麗,少女的容顏可與之相映襯,可見少女的美貌與崔護對她的愛慕之情。在這一幅動人的人面桃花圖中,我們仿佛可以看到詩人與少女四目相對、脈脈含情的場景。
后兩句寫尋而不遇的悵惘和感慨。雖然是相同的時節(jié)、相同的地點,但卻有同有異:相同的是,桃花依舊;不同的是,人面不在。兩相對照,異同得失相互交織,巧妙地展示了感情的起伏跌宕,如初遇的脈脈含情、別后的相思、深情的重訪、未遇的失望等,雖未言明,卻真切可感。
全詩自然渾成,清新動人,其間隱含著初遇的驚喜、不忘的深情、尋訪的悵惘和物是人非的嘆息,令人回味不盡。
上一篇:黃機《霜天曉角·儀真江上夜泊》原文、注釋、譯文、鑒賞
下一篇:司馬槱《黃金縷》原文、注釋、譯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