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相見歡·其一
李煜(937—978),南唐最末一位皇帝。徐州人。北宋建隆二年在金陵即位,在位15年,世稱李后主。嗣位時南唐已淪為宋朝屬國。面對宋朝的壓力逆來順受,茍且偷安。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宋兵南下攻破金陵,李后主肉袒出降,南唐滅。太平興國三年七夕是他42歲生日,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將其毒死。李煜政治上是個昏君,文學上卻有一番成就,主要在詞上。其前期詞風綺麗柔靡,未脫“花間”習氣;后期詞作凄涼悲壯,意境深遠,為蘇辛所謂的“豪放”派埋下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啟后的大宗師。
南唐是五代十國的十國之一,定都金陵,歷時僅38年,有先主李異、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帝王。937年,李異稱帝建國,為南唐的盛世;中主李璟時由于與周邊各國多次興兵,國力衰退。958年因為兵敗,將長江以北十四州割讓給后周稱臣,去帝號改稱國主。李煜時被宋滅國。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huán)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題解】《相見歡》,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詞牌雖叫《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之愁,應作于歸宋以后。
【注釋】1.鎖清秋:被秋色所彌漫。2.離愁:指去國之愁。3.別是一番:亦做“別是一般”。
【串譯】默默無言,獨自一人緩緩登上西樓,只有一彎如鉤冷月相伴,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凄涼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離別之苦,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滋味。
【賞讀提示】起句“無言獨上西樓”,通過幾個動作揭示人的思想感情,誦讀時起句要低,要穩,盡量攝盡凄婉之神。“無言”者,并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顯見孤獨之甚、哀愁之甚。“上西樓”,如果是愛妃宮娥前呼后擁地上西樓倒是十分歡樂熱鬧的,然而這里卻是“獨上西樓”,并且還是“無言”之中!“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寫后主所處的凄涼環境。“月如鉤”,是西樓憑欄之所見,誦讀時要仿佛看得見。登上西樓,舉頭見新月如鉤,鉤起一串舊恨新愁;低頭看桐蔭深鎖,鎖住了滿院清秋。上片在凄涼的景物中蘊含著深深的愁與恨,誦讀語感應是景中現情,情溢景外。下片“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化。但更見造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他的離愁不是一般的男女離別之愁,而是失掉故國的深愁長恨。“別是”,這是由君主變為囚徒的特殊滋味。這種滋味凡人未能嘗試,只有自家領略。愁之味在酸咸之外,但卻根植于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注意“別是”兩個字的情緒加濃,調子揚起,感受加深,可真切地表現出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斷句頓挫建議】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推薦名句】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上一篇:《李煜·浪淘沙》原文、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李煜·虞美人》原文、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