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音
[定義] 利用詞語的同音或近音關系引發人們聯想或想象的一種修辭方式。諧音增強了語言文字的表現能力,也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與興趣,在日常生活以及文藝創作中被大量運用,許多民俗都與諧音有關,謎語、歇后語、諺語中的諧音現象更是比比皆是,由此形成了諧音文化。
[例釋]
例1:網上看到一則笑話,說是有一個富豪買了車在車行選牌號,但車行里已經沒有了吉祥的車牌號。正在他犯愁的時候,車行的老板走了過來,堆出笑臉對他說:“00544這個車牌不錯。”“兩個4,不吉利。”“您不懂了吧,應該念‘動動我試試’,多威風,保證沒人敢惹您!”
富豪心動了,滿意地領了車牌,興沖沖地回家了,不料路上就被撞了,富豪惱怒地走下車,正想發飆,可一看對方車牌立馬泄氣了,原來對方的車牌是44944(試試就試試)。
例1這則笑話是利用數字的諧音寫作的,“00544”與“動動我試試”諧音,富豪選擇這個車牌號暴露的是其目中無人的心態,不巧的是撞他的車的車牌號是“44944”,恰巧與“試試就試試”諧音。這則笑話通過車牌號的諧音巧妙地諷刺了當前一些有錢人蠻橫霸道的畸形心理。
數字諧音是網絡時代運用最廣泛的修辭現象之一,“520”意為“我愛你”,“1314”代表“一生一世”,“3399”表示“長長久久”,利用數字的諧音曲折委婉地表達自己的心意是一種時髦,同時也體現了一種生活情調。
例2:趁早“下斑”,不要“痘留”。(某化妝品廣告)
諧音辭格在商品的廣告中也屢見不鮮,例2這則廣告就是一個比較精彩的范例,其中“下斑”與“下班”諧音,“痘留”與“逗留”諧音,這種利用常用詞語的諧音傳遞新訊息的廣告,帶給消費者一種新鮮感,加深了印象。
上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諧轉」
下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