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榮街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
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
鐵罐上銹出幾瓣桃花;
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
霉菌給他蒸出些云霞。
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
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溝絕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幾分鮮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
看他造出個什么世界。
聞一多
朱自清在《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導言》中指出:“《死水》前還有《紅燭》,講究比喻,又喜歡用別的新詩人用不到的中國典故,最為繁麗,真教人有藝術至上之感。《死水》轉向幽玄,更為嚴謹;他作詩有點象李賀的雕餿而出,是靠理智的控制比感情的驅遣多些。但他的詩不失其為情詩。另一方面他又是個愛國詩人,而且幾乎可以說是唯一的愛國詩人?!北M管朱自清把聞一多說成“唯一的愛國詩人”未必確當,但是聞一多在中國新詩史上確實占有獨特的地位,他在詩歌理論和創作實踐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聞一多一九二八年出版的第二部詩集,收入了二十八首詩作。詩人自己對《死水》這首詩特別欣賞,曾多次提到它,把它作為新詩創作第二階段的新格律詩的代表作,并用這首詩的篇名作了第二部詩集的名字。從詩歌的抒情內容來看,《死水》抒寫了他歸國初期忿懣的思想感情,寫作時間約為一九二六年四月。這首詩以簡短的篇幅,精練的語句,描繪了舊中國黑暗的社會面貌,抒發了作者對丑惡勢力的憎惡和不滿,把對祖國的深沉的愛同對反動統治者的無比的恨交織在一起,思想感情表現得集中而強烈。
《死水》的成功之處,首先在于它以奇特的比喻創造出了深刻幽玄的意境,曲折地吐露了詩人憂憤的情懷。詩的第一節,以新穎恰切的比喻破題,作者把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比作“一溝絕望的死水”,它污穢、滯塞,任憑清風吹過,也毫無反應,毫無生氣。很顯然,這里的“死水”和“清風”都有著隱含的象征意義。既然是一溝毫無生氣的、叫人絕望的死水,就讓那些反動統治者盡情地去糟蹋吧,“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正是這種憂憤心情的自然流露。詩的第二、三、四節,作者用諷刺和反譏的語調,具體細致的描寫“死水”中丑惡腐敗的現象。詩人既是如實狀寫污水穢池發酵腐爛后出現的各種現象,又是在想象中加以夸張和渲染。第二節完全由第一節引出,第三、四節又是對第二節的鋪寫和補充,表現了一池“死水”在帝國主義、封建軍閥踐踏下發生的變化。詩人故意用“翡翠”、“桃花”、“羅綺”、“云霞”、“綠酒”、“珍珠”等美好的形象,來反襯銅綠、鐵銹、油膩、白沫等丑惡的事物,目的是為了揭露舊中國表面的繁華下腐朽骯臟的本質。那些紅燈綠酒、珍珠羅綺所構成的斑駁陸離的世界,掩飾不了舊社會的腥臭和爛污。拆穿了看,偌大的一個舊中國只不過是“花蚊”逞兇的世界,“霉菌”繁殖的場所,幾只“青蛙”的鼓噪鳴叫并不能為它增添半點生氣。詩人成功地運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實寫虛擬巧妙配合,創造出了深邃奇峭的意境。詩的最后一節,是對開頭一節的回應和加強,它再次突出強化了全詩的主旨:“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語氣多么肯定,判斷多么明確。
詩的最后兩句“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看他造出個什么世界”。歷來理解有較大的分歧。朱自清先生認為:“這不是‘惡之花’的贊頌,而是索性讓‘丑惡’早些‘惡貫滿盈’,‘絕望’里才有希望。”(《聞一多全集·序言》)臧克家不同意朱自清的解釋,他在《聞一多先生詩創作的藝術特色》一文中指出:“我覺得,應該把‘丑惡’意會為黑暗現實的反面?!端浪肥强陀^的象征,它既如此腐朽,如此令人絕望,不如索性讓另一種力量來開墾它,看它將開辟出一個怎樣的世界?這是作者心中的一個未可知,未能知的渺茫希望,我們是否可以把這種希望理解為革命?”(一九七九年四月《詩刊》)臧克家熟悉聞一多的生活和思想,他的理解可以啟發我們多方面地探討聞一多詩歌所創造的深刻幽玄的意境,揭示出每一個詩句所蘊含的深厚意義。但是從這首詩的整體上著眼,把最后一節看作開頭一節的重復和加強,使我們更容易體會到詩人極端憤慨的情緒。
《死水》這首詩是聞一多倡導格律詩的樣板,它在新詩“建筑的美”、“音樂的美”、“繪畫的美”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為同時代的詩人提供了藝術經驗。全詩五節,方正劃一,顯示出了“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不僅在視覺上給人以整齊美,讀起來在聽覺上也是和諧自然的。它的每一句詩都有四個停頓,構成四個音節,字數不盡相等,卻有著嚴整的格律。
上一篇:施蟄存:桃色的云
下一篇:徐志摩:沙揚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