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景華
是中年人重溫的友情呢,
還是垂暮者偶然的憶戀?
輕輕地,我想去一吻那燈球了?
灰白的,淡黃的秋夜的燈,
是誰的和平的笑臉呢?
不說話,我認你是我的老相識。
叮,叮,一個金甲蟲在燈球上吻,
寂然地,他跌醉在燈下了:
一個溫柔的最后的夢的開始。
靜夜的秋燈是溫暖的,
在孤寂中,我卻是有一點寒冷。
咫尺的燈,覺得是遙遙了。
李廣田
《秋燈》寫于1933年8月28日,后收入詩集《漢園集》。這首詩屬于早期的作品,詩人象當時許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一樣,由于受“五四”運動后新思想、新文學廣泛傳播的影響,曾經充滿了幻想與熱情,但大革命失敗以后,黑暗的社會現實,又使他失望、憂郁,政治思想上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文藝思想上又“頗受了西方的尤其是浪漫派、頹廢派、象征派之類的影響。”(李廣田《文藝書簡·自己的事情》)這首詩歌和他早期的大多數詩歌一樣,呈現了一種憂郁、傷感的情調,抒發了他內心難以排解的寂寥哀傷的情懷。
這首詩共四節,全詩突出了一個意象——秋燈。同時又以意象與思想感情的契合交應,使得整首詩歌抹上了感情色彩,真切地反映了詩人內心的空虛、寂寞和哀愁。第一節首先反問“是中年人重溫的友情呢,還是垂暮者偶然的憶戀?”這里以中年人,尤其是垂暮者的憶戀很自然地點出所要著意描繪的意象“燈秋”,而且詩人對燈球的感情是那樣的深,以致要輕輕地去“一吻那燈球了”。
第二節進一步點出這燈球是“灰白的、淡黃的秋夜的燈”,這就給“燈”這一意象印上了感情的色彩。“他對于秋具有特殊的敏感。我們曉得,情人和春天很近,而一個寂寞的詩人,卻更其體味秋黃。”(李健吾《“畫廊集”——李廣田先生作》)詩人對這秋夜的燈感情是那么深,以至要“我認你是我的老相識”,這正是“秋燈”這意象與詩人空虛、寂寞的思想感情相交應的結果。第三節又描繪了一個意象——金甲蟲,寫金甲蟲“寂然地,他跌醉在燈下了”。最后寫了金甲蟲的夢,詩人深深地知道“夢是這樣迷離的”(李廣田《秋的味》),但夢卻屬于未來,盡管黑暗的社會現實使詩人有所失望、憂郁,但詩人畢竟仍為希望所鼓舞,盡管黑夜漫漫,詩人仍在強烈地向往和追求幸福生活。所以“夢”雖然是“迷離的”,但卻是“溫柔的”。
最后一節詩人寫到;“靜夜的秋燈是溫暖的”。說“秋燈是溫暖的”把自然意象“秋燈”感情化了,緊接著寫到“在孤寂中,我卻是有一點寒冷”,秋夜雖然是溫暖的、安謐的,但詩人由于孤寂而感到了寒冷,正由于有這種感覺,近在咫尺的秋燈,也“覺得是遙遙了”,最后抒發了詩人內心的寂寥哀傷的情懷。
這首詩藝術上的特點是意象的巧妙運用。詩人為了表達自己寂寞、哀愁的情懷,選用了自然物象“秋燈”,正與這種情懷相吻合,使詩歌帶上了感傷色彩。為了表達詩人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又選用了“金甲蟲“這一意象,讓它跌醉在燈下“做一個溫柔的最后的夢”來表達這種感情。盡管境界是朦朧的,但由于是經過詩人柔情的浸染,因而這種感情就變成具體可感的了。
上一篇:辛笛·秋思
下一篇:戴望舒·秋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