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元曲之佳處:
自然而已
元曲包括雜劇和散曲,隨著元滅宋入主中原,先后在以大都和臨安為中心的南北地區(qū)流傳開來。雜劇是戲曲,散曲是詩歌,屬于不同的文學(xué)體裁,但兩者都采用北曲為演唱形式。元曲有嚴密的格律定式,但并不死板,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增句,押韻上允許平仄通押,與律詩、絕句、宋詞相比,要靈活得多。元曲之韻在于“俗”,所謂“俗”,是相對立于“雅”而言的。《史記》中說,“上行謂之風,下習謂之俗”,“雅”為文人學(xué)士所好,而“俗”則是屬于廣大平民老百姓的。
宋代以來商貿(mào)有了長足發(fā)展,城市經(jīng)濟繁榮,市民階層擴大,因此推動了市民文藝的興盛。元曲產(chǎn)生于民間,亦是為民眾而生,為民眾所喜好。
以美學(xué)概念分析元曲
在對元曲的評價上,王國維充分發(fā)揮自己“取外來之觀念,與固有之材料互相參證”的學(xué)術(shù)特長,將“觀其會通”與“窺其奧安”相結(jié)合,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自然”“品格”“意境”等中西美學(xué)概念,對元曲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討。
王國維將元曲推為“一代之絕作”“中國最自然之文學(xué)”,又說:“元曲之佳處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學(xué),無不以自然勝,而莫著于元曲。”這里的“自然”,與徐渭的“本色”而非相色,以及李贄的“化工”而非“畫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關(guān)于“自然”的含義,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已表達過很多次。王國維“自然”說具有“見素抱樸”“返回自然”之意,既有我國傳統(tǒng)道家思想的因素,又有西方康德、叔本華的影響。在《人間詞話》中,王國維還提了氣、象、神、格、調(diào)、工等審美因素,但都不像“自然”那樣會對“境界”產(chǎn)生決定性的作用,而且上述因素亦包含在“自然”之中。另外,王國維還很重視“真”,主要包括“真景物”“真感情”,所謂“真景物”“真感情”在某種意義上也就是“自然之景物”“自然之感情”。
在《宋元戲曲考》中,王國維從文學(xué)的角度切入來研究元曲,給予了元曲很高的評價和地位。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王國維把“自然”置于重要地位,是使元曲成為“一代之文學(xué)”的根本原因,把“自然”作為美最基本的標準之一,顯然是把“自然”這一美學(xué)范疇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
明代文學(xué)家徐渭與李贄贊賞的分別是,無造作氣、本色真香,以及無斧鑿痕、天工造化。王國維更加強調(diào)的則是蘊藏在作品表象之下的“真”意,即:在刻畫人情物態(tài)的時候“能道人情,狀物態(tài),詞采俊拔,而出乎自然”,在反映社會問題時“以其自然故,故能寫當時政治及社會之情狀,足以供史家論世之資者不少”。對于元曲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功能,宋末元初的胡祗遹已有初步認識,他在《紫山大全集》中為藝人作序文,堪稱戲劇評論的第一人,也為戲曲研究留下了寶貴的材料,但在其后的六百年間,卻很少有人研究元曲。
王國維重新提出元曲研究,并將元曲之美歸結(jié)于“自然”,上升到對歷史現(xiàn)狀的能動反映的認識高度,堪稱前無古人。
“自然”與“品格”
如果說“自然”是王國維對元曲創(chuàng)作特色和藝術(shù)風貌的整體把握,那么,“品格”則偏重于對元劇作家突破傳統(tǒng)規(guī)范的藝術(shù)個性的贊賞與肯定。按照王國維的美學(xué)觀點,作品外在風貌的“自然”,和作家所追求的率真自由的個性化“品格”是相互聯(lián)系的。王國維認為,元曲作家之“作劇也,非有藏之名山,傳之其人之意也”,他們所圖的不過是“以意興之所至為之,以自娛娛人”,“但摹寫其胸中之感想與時代之情狀,而真摯之理與秀杰之氣,時流露于其間”。所以,王國維對以“元曲四大家”關(guān)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為代表的元曲作家極為肯定,尤其對他們追求的個性鮮明的藝術(shù)“品格”給予了熱情的贊揚,王國維說:“關(guān)漢卿一空依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白仁甫、馬東籬,高華雄渾,情深文明。鄭德輝清麗芊綿,自成馨逸,均不失為第一流。其余曲家,均在四家范圍之內(nèi)。”
總體來說,王國維對元劇作家藝術(shù)品格的推重主要包括3點:
第一,肯定了元曲名家與唐宋詩詞名家一樣,都各自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shù)“品格”,沒有高下之分。
第二,元曲作家在作品中的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品格”,是自成大家的重要標志。
第三,作家“品格”的高度成熟,表現(xiàn)為“一空依傍”的藝術(shù)獨創(chuàng)精神。
元曲作家們“品格”各異,在創(chuàng)作中真情流露,王國維對他們的稱許贊佩,實際上也是對藝術(shù)家們超越世俗功利的創(chuàng)作動機的肯定,是對他們無目的性自由創(chuàng)作精神的由衷贊賞。元曲創(chuàng)作者的原動力來自自身“意興”的自由宣泄,以“自娛娛人”為目的,由“胸中之感想”同“秀杰之氣”凝結(jié)而成的元曲名作便成了“最自然之文學(xué)”。
將“意境”論運用于對元曲的審美評價,是王國維文藝理論中又一個頗具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可以說,“意境”論是對王國維戲劇“自然”觀的理性升華。在王國維看來,元雜劇、散曲之妙,就在于有意境。他說:“元劇最佳之處,不在其思想結(jié)構(gòu),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那么,什么從是有“意境”呢?王國維給出的答案是:“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兼有抒情、敘事、寫景之長,是我國傳統(tǒng)戲曲文學(xué)的顯著特征。王國維認為這三者在元雜劇中達到了完美的融合,于是有了“惟意境則為元人所獨擅”的論點。由贊賞元雜劇的“自然”之美,到欣賞元曲作家的藝術(shù)“品格”,再到對元曲整體“意境”的推崇,最終將元曲推上了與唐詩、宋詞并列的“一代之文學(xué)”的崇高地位。
上一篇:王國維《談人生:哲學(xué)與宗教維度的命題》
下一篇:王國維《談元雜劇之淵源:曲調(diào)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