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
名句: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
【導讀】
這首詩是王安石針對當時俗儒歪曲歷史事實,甚至把糟粕當精華的情況而寫的,同時表達了對身后他人如何評價自己的憂慮。
【原詩】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終欲付何人①?
當時黮暗猶承誤②,末俗紛紜更亂真③。
糟粕所傳非粹美④,丹青⑥難寫是精神⑤。
區區豈盡高賢意⑥,獨守千秋紙上塵⑦。
【注釋】
①行藏:行止,指事跡。②黮(dàn)暗:昏暗,不清楚。猶承誤:還以誤傳誤,以訛傳訛。③末俗:后世的習俗。④粹美:指精華。⑤丹青:中國古代繪畫的材料,這里指繪畫藝術。⑥區區:形容很少,指一點點歷史記載。⑦“獨守”句:意為俗儒只會死抱著史書里的糟粕當寶貝。塵:塵土,這里指糟粕。
【譯詩】
自古以來一個人要歷盡苦辛才名就功成,
可如實記載下他們的事跡要靠哪一個人?
往往是由于當時的情況不清而以訛傳訛,
加上后世的流俗更攪亂了事實以假亂真。
低俗的東西即使怎樣流傳也談不上精美,
要知道繪畫最難的是畫出人的氣質精神。
點點記錄怎能寫盡古代賢哲的品格學問,
俗儒們只會死守古書的糟粕真可笑可憎。
【賞析】
這首詩直言不諱地表達了王安石的歷史觀。詩人針對當時俗儒歪曲歷史事實的現象進行抨擊,表現了一個改革家的戰斗精神。
詩的開頭四句說自古以來一個人的功名是經過一番艱難才得到的,但是靠誰能如實記載他們的事跡呢?歷史從來都是難以說清的,即便是在當時也是非難辨,何況在遙遠的后世?后四句說有人把古人流傳下來的糟粕當作精華,而真正美好的東西是很難流傳下來的。即便是最出色的畫師,也無法描繪出人的精神。因而史書不過是故紙堆而已,哪里能夠真正表達出歷代高賢的品格呢?王安石不只是替古人感慨,也是為自己擔憂,他已經預感到那些守舊勢力不可能輕易放過自己,后世強加于他的污水肯定不會少。他提醒人們,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正史”對他的評價。應當透過層層迷霧追尋歷史的真相。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是被后人推崇引用的名句,常用來說明在文藝創作上刻畫人物時,外表好寫而內心世界和本質精神卻不易寫的道理;或者說明要反映事物的本質是不容易的。
上一篇: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論詩》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
下一篇: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贈蕭瑀》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