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陽》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①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②,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③江天萬里霜。
【注釋】
這是一首在上海寫的反映作者當時心境的詞作,毛澤東作。
①黃花:指菊花。
②勁:強勁。
③寥廓:指宇宙的廣闊,也指廣闊高遠。
【大意】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蒼天卻不老,重陽節年年都會來到。今天又逢重陽,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
剛勁的秋風年年吹送,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樣明媚。卻比春天的光景更為壯美,如宇宙般廣闊的江面天空泛著白霜。
【賞析】
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當努力進取,建功立業,莫讓年華付水流。寒來暑往,日出日落,春秋代序,光景常新,“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抗拒的規律。”“人生”與“天”,有窮與無盡,短暫與長久,變化快與變化慢,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既對立又統一。這是立足于對宇宙、人生的情理并茂的認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精義和永恒真理的詞作,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輝,具有極強的審美啟示力。
古有重陽登高望遠、賞菊吟秋的風氣,所謂“黃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說的就是重陽節登高。縱觀歷史,重陽節與菊花的邂逅頗多,每一次邂逅都能摩擦出一段美麗的文字。看不到光明的陶淵明借菊花表明自己的志向——“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久于人世的李白借菊花慨嘆一生的滄桑——“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生逢亂世的杜甫,借菊花寄托自己對飽經戰爭憂患的黎民百姓的同情和對和平安寧生活的渴望——“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但毛澤東筆下的“黃花”卻和他們的不同。毛澤東的“黃花”是和人民革命戰爭的勝利聯系在一起的。這“黃花”既非供隱士高人“吟逸韻”的東籬秋叢,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懷”的庭院盆景,更不是在戰火中徒嘆奈何的文人的不能實現的企盼。這是經過硝煙炮火的洗禮,依然在秋風寒霜中綻黃吐芳的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質樸卻生機蓬勃。
勁烈的西風、肅殺的秋氣在此時看來并不哀傷,帶給人更多的是振奮。天朗氣清,江澄水碧;楓葉流丹,秋菊綻黃;滿山彩霞,遍野云錦,一望無際,鋪向天邊。
【拓展】
唐代劉禹錫曾作《秋詞》亦不拘悲秋之一格。全詩如下: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上一篇:《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采薇歌》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