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鵲橋仙
夢來雙倚,醒時獨擁,窗外一眉新月。尋思常自悔分明,無奈卻、照人清切。
一宵燈下,連朝鏡里,瘦盡十年花骨。前期總約上元時,怕難認、飄零人物。
詞譯
“白月光,心里某個地方。那么亮,卻那么冰涼。每個人都有一段悲傷,想隱藏,卻欲蓋彌彰。白月光,照天涯的兩端。在心上,卻不在身旁……”
一個人的離開,兩個人的孤單,莫言別后苦。有心無人疼,有緣沒有分。情的深淺,究竟是敵不過,緣的深淺。
春花秋葉,冷雨凄風(fēng),如果可以,再相見,也只是“夢來雙倚,醒時獨擁,窗外一眉新月”。沉思往事,西風(fēng)又涼,他,獨自走向寂寞的長路。
評析
本篇像是悼亡之作,又像是寫給分別十年之久的某一戀人的。風(fēng)格恍惚隱晦,思緒跌宕跳躍,頗有李商隱無題詩的幽眇朦朧。
“夢來雙倚,醒時獨擁,窗外一眉新月?!逼鹗兹鋵憦膲糁行褋?,唯見一彎新月,空寂素寞,而夢中雙倚的情景不見了。此處,“夢”與“醒”相對,“雙倚”與“獨擁”相對,夢中與情人并倚闌干,醒來卻獨自擁衾而臥,雖不言愁,但愁思已躍然紙上?!按巴狻本鋵懶押蟮那榫埃娦略氯缑级鸹貞?。描摹新月,最為熨帖者,莫過于用“鉤”字形容,比如李煜有“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秦觀有“又是一鉤新月照黃昏”,謝逸有“一鉤新月天如水”。但是此處,詞人卻偏偏不用“一鉤”,而是別用“一眉”,這是因為此刻他眼中的新月,已不是新月,而是戀人的彎彎月眉。
“尋思常自悔分明,無奈卻、照人清切?!边@三句轉(zhuǎn)而痛悔當時、怨恨此際,心緒頗為矛盾——我亦曾尋思,對于往昔情事,自己原本不應(yīng)該記得這么清楚,若能模糊一些,淡忘一些,也許就不會像今天一樣痛苦不堪了。然而月光照得如此清澈,縱欲淡忘也不能啊。“無奈卻、照人清切”,此句與前句“一眉新月”暗合,因為他眼中的新月就是伊人的秀眉,所以月光如許,往事亦如許,怎么能反而淡忘呢?
下闋,“一宵燈下,連朝鏡里,瘦盡十年花骨”三句是遙想情人的景況。“一宵”并非言只有一宵,而是言每一宵,與“連朝”同義,是說情人年年燈下愁思,對鏡含悲?!盎ü恰?,花本無骨,此是虛擬,是以花骨比喻女子弱骨珊珊,容顏消瘦衰老。如宋史達祖《鷓鴣天》:“十年花骨東風(fēng)淚,幾點螺香素壁塵?!笔昀?,她燈下鏡中,郁郁寡歡,鳥啼花怨,能不玉肌瘦損,憔悴消骨么?
最后二句歸結(jié)到自身。十年來漂泊風(fēng)塵,形容憔悴,過去與情人常約定在元宵夜相會,將來假如能重見,恐怕她已不認識我這個“飄零人物”了。“前期總約上元時”,若變將來時為現(xiàn)在時,就是歐陽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意境,這當然是無限溫馨甜蜜,然而“怕難認、飄零人物”一句又道出了如今自己大不如意的悵惘和憂傷,其中既有哀婉的懷思,也有身世之感的隱怨。所謂“飄零人物”,顯然是有感慨的,至于感慨為何,讀者自可以根據(jù)容若身世來揣想了。
上一篇:納蘭《鵲橋仙·倦收緗帙》詩詞賞析
下一篇:納蘭《鷓鴣天·冷露無聲夜欲闌》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