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鬢云松令
枕函香,花徑漏。依約相逢,絮語黃昏后。時節薄寒人病酒,鏟地梨花,徹夜東風瘦。
掩銀屏,垂翠袖。何處吹簫,脈脈情微逗。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
詞譯
還可以回到從前的么?梨花一般的女子站在遠處,靜靜地看著他幸福。
他,現在真的好嗎?輾轉反側,不能成眠的時候,寂寞的女子總會遙望那彎月牙兒。
不知道他是否拖著疲憊的身體,走在回家的路上,偶爾抬抬頭,感受一下溫柔的月色。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
評析
這首詞是寫月夜懷念所愛之人的癡情。
柔情婉轉,語辭輕倩,似麗人姿容初展,風神微露。
上闋從癡情入憶的感受寫起。“枕函香,花徑漏。依約相逢,絮語黃昏后。”起首四句寫回憶里的室外情景:在花徑泄露春光,枕頭都留有余香的美好日子里,他與伊人在黃昏時見面,絮語溫馨情意綿綿。清初滿族進取有為的貴族子弟,每日晨昏定省弓馬騎射,漢文滿文蒙文都需溫習。一天的功課安排頗緊,惟有黃昏時分才有空閑,這也是為什么容若詞中屢屢出現黃昏夕陽的字眼,除了《采桑子》里有“月度銀墻”之語,《落花時》又寫:“夕陽誰喚下樓梯,一握香荑。回頭忍笑階前立,總無語,也依依。”可知容若與伊人相會也多在晚間。
“時節薄寒人病酒,鏟地東風,徹夜梨花瘦。”接下寫與伊人分別后,如今夜間的景況。在清寒的天氣里,詞人借酒消愁,沉醉不醒,而東風徹夜無息,無故吹落梨花滿地。一夜過盡后再看滿樹梨花竟似瘦減不少。“徹夜梨花瘦”,明是寫花,暗在寫人,寫經歷風波后伊人的消瘦飄零。
“掩銀屏,垂翠袖。何處吹簫,脈脈情微逗。”下闋四句寫別后詞人相思成癡、癡情入幻的迷離之景。前兩句寫她在閨房里,寂寞地掩著屏風,青綠色的衣袖低低垂下,似是欲說還休。后兩句,詞人心魂則由彼處,倏然飛回此處,寫這時候他依稀聽到了她那脈脈傳情的簫聲,只是不知人在何處。“何處吹簫”,簫中含情;“脈脈情微逗”,情轉溫軟醉人。
“腸斷月明紅豆蔻”,接下來一句則再由幻境回到現實。寫如今夜色沉涼,月光照在院中的紅豆蔻上,那紅豆蔻無憂無慮開得正盛,讓人觸景傷情。“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于是又聯想到曾與她同處在月下的情景,而如今月色依然,人卻分離,她還依稀如舊么?月亮永恒,戀情卻苦短,“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人,尤其是至情之人,又怎能經受住如此一問?在這月的孤獨落寞中,昔日繁華凋零,容若反問這句清麗而滄桑的“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比起小山的“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更顯情深、意濃,凄凄慘慘戚戚歷歷可見。
上一篇:納蘭《錦堂春·秋海棠》詩詞賞析
下一篇:納蘭《鵲橋仙·倦收緗帙》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