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境界:
造境與寫境
關于意境的審美形態,最早探討這個問題的是唐代的王昌齡,他將境界分為三種類型——物境、情境、意境。后來也一直有人在探討意境的分類,如晚唐的司空圖、宋代的嚴羽、明代的張世文、清代的劉熙載等。近代對意境形態進行理論探討的學者中,首推王國維,其成就與影響都是最大的。
王國維從創作原則上講意境分為造境與寫境,“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笨梢娫炀撑c寫境的區別,是由不同的藝術創作原則造成的。在真的前提下,寫實家著重描寫“自然之物”,而理想家則在“自然之物”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理想進行藝術加工。王國維將境界分為造境與寫境,這樣的區分比前人更加合理也更加科學。這不僅是對中國文學的總結,也符合世界文學的普遍規律。
造境亦要遵從自然之法
所謂造境,是虛構之境,但“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則”。“造境”是想象和聯想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與自由的馳騁,主要側重于對內心情感與理想進行真切感人的抒發和表達,著重突出“情”。
王國維說:“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薄按笤娙怂熘场笔峭鯂S極力推崇的,因為“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弊龅搅恕白匀弧迸c“理想”的統一,使“寫境”與“造境”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也意味著“景”與“情”是和諧統一的。
深受王國維喜愛的南唐后主李煜,就是一位造境的高手。以其著名的作品《虞美人》為例,李煜懷著深深的亡國之痛,寄情于景,情隨物感,物因情遷,“以我觀物”自然“物皆著我之色彩”?!按夯ㄇ镌隆边@樣浪漫的景物在李煜看來只剩下了無奈,“小樓”“東風”“月明”只能勾起了他不堪回首的情緒,“一江春水向東流”則成了他綿綿無盡的哀愁的體現。這樣的景物是“情中景”,帶有作者強烈的主觀色彩。
造境中的情務必要真,王國維對李煜亡國后的作品極力贊賞,正是因為情真,“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寫境亦要性情真
寫境側重于以寫實的方式反映客觀現實和主體情感,對“真”的要求更為突出,真景物與真感情缺一不可。在王國維看來“詞人之忠實,不獨對人事宜然,即對一草一木,亦須有忠實之意”,否則就成了應酬之作。
王國維對杜甫的寫境是極為贊賞的,認為杜甫的詩作“即物深致,無細不章”。王國維看重的境界并不是一味追求雄渾廣闊,他說“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氂牯~兒出,微風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畬毢熼e掛小銀鉤’何遽不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也”。杜甫作品中少有雄渾的意象,但普通常見的景物也能體現出充滿力量之美的“真”。
除了真景物,真性情也是極為重要的,寫出真性情才能體現出境界。所謂寫出真性情,就是要拋開政治與社會的影響,忘卻生存競爭的雜念,單純地對“自己之情感及所觀察之事物而摹寫之,詠嘆之”。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正是這樣情真意切的代表,作者通過對客觀事物的真實描寫,表達了自己對田園山水的熱愛。用不假雕飾的淳樸語言描繪出犬吠雞鳴的鄉村生活,他那“復得返自然”的心情一下便被讀者接收到了。如果不是真正喜歡田園生活,陶淵明絕寫不出這樣自然親切的詩篇。由此可見,真切的感觸也是詩人寫出境界的必要條件。
王國維說:“文學中有二元質焉:曰景、曰情”,前者是客觀的,后者是主觀的,在寫景時因為要“忠實”,所以作者描繪的景物一定要讓讀者看得出客觀性。此外,作者的關照方式也應當是客觀的。寫境的關照方式在于“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前面的物是說審美靜觀中的主體,后面一個物則是審美靜觀的對象。叔本華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曾說:“在審美的靜觀方式中,我們已經發現兩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客體的知識,不是作為個別事物,而是作為柏拉圖式的理念,即作為該事物全體族類的永恒形式;和觀照者的自我意識,不是作為個人,而是作為純粹的無意識的認識主體?!痹趯徝漓o觀中,因為喪失了自我意識而成了“物”,藝術家便與物達到了泯然合一的狀態,這樣一來,其筆下的文字也就具有了客觀性。
誠然,任何自然的景物一旦進入藝術創作,便會帶有創作者的主觀色彩,純粹的客觀在藝術世界中是不存在的。寫境中的客觀事物同樣是經過主體心靈化的了,作為一個審美觀照的對象,同樣包含主體對生活態度,只是將主觀情感態度融匯在客觀再現中。作者不把自己的體會、想法直接抒發出來,而是通過對景物的描繪,來讓欣賞者自己體會。就像福樓拜說的那樣,“藝術家不應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該在生活里露面一樣”。
造境與寫境,因為創作方法不同而各具審美特征,但絕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有所聯系的?;谝饩痴f,王國維不贊成把這兩種創作方法對立起來,而將其統一到意境這個大的評價標準上去,無論什么流派的創作都是來源于自然與人生的,都必須以“意境為上”。王國維所說的“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意思是,寫境中有理想的表現,造境中亦有自然的再現。王國維的整個文藝思想體系,都脫離不了意境說,他主張人為文學之本,將情思注入文藝,才是美的。人與外界的統一和對話形式,也全在于人的思想情感與世界統一的程度,而意境的好壞,就要看這統一的技巧高明與否了。
上一篇:王國維《談境界:借古人之境界為我之境界》
下一篇:王國維《談外物:一切外物,皆游戲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