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菩薩蠻
寄梁汾苕中,知君此際情蕭索,黃蘆苦竹孤舟泊。煙白酒旗青,水村魚市晴。
柁樓今夕夢,脈脈春寒送。直過畫眉橋,錢塘江上潮。
詞譯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送別的時候,總是能想起白樂天的那首《琵琶行》。
其實,相逢就是再一次的離別。離別就已相識,不必淪落天涯。所以,送別的時候,可以不必煙雨朦朧,不必高樓目斷。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是唐詩里的豁達從容。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這是宋詞里的輕松風趣。
如今,又是送別。你盡可以忘記往日的悲切。吟一首小詩,奏一曲古琴。一聲聲,一縷縷,你便已將故人送過了錢塘江畔……
評析
梁汾是顧貞觀的號。顧貞觀,明代東林黨人顧憲成的曾孫,生于崇禎十年(1637),幼習經史,尤好詩詞。他少年時就和太倉吳偉業、宜興陳維崧、無錫嚴繩孫、秦松齡等人交往,并加入他們的慎交社。雖然他年紀最小,但“飛觴賦詩,才氣橫溢”。清廷慕其才學,于康熙三年(1664)任命他擔任秘書院中書舍人。康熙五年中舉后改為國史院典籍,官至內閣中書,次年康熙南巡,他作為扈從隨侍左右。康熙十年,因受同僚排擠,落職返回故里。之后一直沉淪下僚。康熙十七年(1678)康熙下令開設“博學宏詞科”,他方才和一批文壇精英諸如朱彝尊、陳維崧、嚴繩孫、姜宸英一起被薦到京。康熙二十年(1681),其母去世,顧貞觀回無錫奔喪。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他人在苕中,所以此闋副題為“寄梁汾苕中”。
此篇全從想象落筆,化虛為實,頗有浪漫色彩。上闋,首句是“知君此際情蕭索”,設想梁汾此刻正于歸途中,心情蕭索。“知君”二字,幾多感念,幾多體味!“黃蘆苦竹孤舟泊”一句,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黃蘆苦竹繞宅生”以形容梁汾的情形頗似當年被貶湓江的江州司馬。但途中停泊處卻是水村魚市,煙白旗青,一派平靜安詳。“水村魚市晴”句,一改王禹偁《點絳唇》中“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的孤獨苦悶情懷,而出之于平淡祥和。
下闋進一步想像夜間他在舟中作著孤寂輕夢的情景。夜宿柁樓,今夕一夢,春寒脈脈,為君送行。最后兩句由蕭索轉為慰藉,以“直過畫眉橋,錢塘江上潮”的諧語慰之,既溫情又佻達。此處“畫眉橋”,一是用臨近的地名代指梁汾故鄉,以烘托出一種溫馨的氣氛;二來暗用漢張敞為妻畫眉的典故,喻祝他合家團聚。容若戲謔梁汾歸心似箭,望他家庭和美幸福得享隱居錢塘江畔的安逸生活,亦顯出真正的好友之間言談無忌自如。
這一闋,不同于容若詞中別的送別贈友詞。雖以蕭索起筆,卻不再是鋪天蓋地普天萬物同愁,而是有豁達的勸慰和祝福。尤其是最后兩句,雖然有同情有隱怨,卻又令人寬慰解頤。無怪有評家極口稱贊結穴兩句:“筆致秀絕而語特凝練。”
上一篇:納蘭《菩薩蠻·飄蓬只逐驚飆轉》詩詞賞析
下一篇:納蘭《菩薩蠻·為春憔悴留春住》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