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浣溪沙
欲寄愁心朔雁邊,西風濁酒慘離顏。黃花時節碧云天。古戍烽煙迷斥堠,夕陽村落解鞍韉。不知征戰幾人還。
詞譯
在邊塞送客。寒秋蒼茫,大地蒼茫,你的別情蒼茫。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在離別的筵席上,你始終無法做到紅塵一笑,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因為,這里的天,是碧云天。這里的地,是黃花地。因為,這里,溫一壺離愁,就能將心中的悲傷喝個夠。孤帆遠影碧空盡。
終于,故人走了。留下一股烽煙,一片夕陽,一座城樓,一件馬鞍。有人說,守著它們一生的人,不知道有幾個可以生還。
評析
納蘭詞多偏婉約一脈,很多詞讀來憂傷默默,哀婉不盡。然而偏偏他也有幾首偏向豪放的詞,這首《浣溪沙》就是其中之一。下闋中“古戍烽煙迷斥堠,夕陽村落解鞍韉”還頗有唐朝邊塞詩的味道。然而納蘭畢竟不是岑參那類邊塞詩人,唐時的邊塞詩是荒涼中透出豪邁,納蘭詞卻是豪邁轉向了凄涼。
這首詞寫詞人使至塞上,又于客中送客,由此聯想到長年戍守邊關的將士,遂不勝悲憫和傷懷之感。
上闋寫客中送客。首句借用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這首詩是他聽說王昌齡被貶謫為龍標尉后所作,其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不僅表現出李王二人的心靈都如明月般純潔、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還在,他們二人的友誼就會像皓月一樣永遠長久。詞人引用李白詩句,自然道出了他對友人的一片深情:我將對你的一片情思寄與朔雁,希望它帶著我的思念伴你至朔方,聊慰你孤寂的身影。“西風濁酒慘離顏,黃花時節碧云天”兩句描述了秋日邊地惆悵的離別場景。“西風”句謂秋風中,濁酒一杯,為君餞行,離別的筵宴,不勝憂愁凄苦。“黃花時節碧云天”一句從高低兩個角度描繪出寥廓蒼茫、蕭颯零落的秋景,渲染了離別的苦況,不禁叫人想起范仲淹《蘇幕遮》“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和王實甫《西廂記》“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下闋寫邊關蒼茫凄清之景。由于是塞外送客,且友人也是前往邊地,所以別筵罷后,詞人不禁想到邊地戍守情形。“古戍烽煙迷斥堠,夕陽村落解鞍韉”即是言此。古戍蒼蒼,烽火已燃,硝煙頓起,戍卒登樓眺望;殘陽西落,軍卒夕歸,卸去行裝,駐扎安營。此二句頗能見出納蘭邊塞詞的雄渾蒼涼。結句“不知征戰幾人還”,襲用王翰《涼州詞》“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表達了對邊地士兵的悲憫之情,引人思索。
上一篇:納蘭《浣溪沙·十二紅簾窣地深》詩詞賞析
下一篇:納蘭《浣溪沙·雨歇梧桐淚乍收》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