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兒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
怨春不語。
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閑愁最苦。
休去倚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題解】
淳熙六年(1179),辛棄疾南渡之后的第十七年,被朝廷支來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轉運副使改調湖南轉運副使。他的同事王正之在小山亭為他設宴餞行,他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詞。
句解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晚春時節,百花凋零,風雨常至,難免令人傷春。詞人對這一切更是敏感。他牽掛著那美麗的春花,還能經受得起幾番風雨?他心緒不寧,為春的匆匆離去惋惜,卻又無可奈何。
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花是春天的象征。花開得早,自然落得早,春就去得早。詞人對春天是這般珍惜,連花兒開早了都會感到遺憾,又怎能忍受落花無數呢。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
花兒既然無法遲開晚放,那么就留住春天離去的腳步吧。“春天啊,聽說海角天涯并沒有你的歸處,你就留在這里吧!”情至深處,詞人仿佛一個天真任性的孩子。
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春天沒有理會詞人的挽留,她依舊悄然離去。詞人只能輕輕埋怨春的無言自去,只能四處尋找一些春的痕跡,給自己一絲慰藉。
他找了又找,最終發現,只有屋檐上的蛛網,沾滿了飄飛的柳絮,還留有少許春色。
五彩繽紛的春過后,是綠意盎然的夏。按說生性豪放的詞人應該看到這一點。然而,他深深地陷在春逝的傷感中,難以自拔。這是因為觸景傷情,落紅無數的暗淡讓情緒低落的他更加黯然傷神。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蛾眉”,形容女子眉如飛蛾觸須,代指美人。
據《文選·長門賦序》,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先得寵幸,后來失寵被廢,貶居長門宮。陳氏聽說司馬相如的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黃金,求得一篇《長門賦》。后來漢武帝看到此賦,有所感悟,陳皇后再度承寵。事實上,《長門賦》并非司馬相如所作,史書上也沒有陳皇后被廢后復得寵幸的記載。
正如《長門賦序》的作者敢于不拘泥故事真偽一樣,辛棄疾此處也來了個大膽生發。他說,被冷落的陳皇后本已有了與漢武帝重聚的希望,但是由于遭到武帝身邊其他女子的妒恨,致使佳期無望。這時候,縱使陳皇后千金買得相如的生花妙筆,脈脈真情又能向誰傾訴呢?
詞人似為陳皇后而傷感,其實是為自己傷感。
南宋國勢日衰,政權腐朽,收復中原的希望渺茫。辛棄疾熱愛自己的祖國,卻又不免對它痛惜、失望。在詞的上片,春的離去,實際上喻指國家的敗落。他期望春天長駐久留,但國勢卻如殘春,風雨飄搖。他不愿面對這個現實,然而他又怎能回避得了?他的濟世之志、救國理想都寄托在南宋王朝的復興上,可是事與愿違,眼見這些都落了空,他的心中異常苦痛、矛盾。
愛而不成,則生恨心。他痛恨權奸當道,蒙蔽君主、陷害忠良,痛恨朝廷不思恢復失地,反而排擠抗金志士。所以,他以長門陳皇后自比,哀嘆自己遭受小人妒忌,無法大展宏圖的悲慘命運。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楊玉環、趙飛燕都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一個是唐玄宗的貴妃,“三千寵愛在一身”,后來安史亂中被縊死馬嵬坡下;一個是漢成帝寵極一時的皇后,結局是被廢為庶人后自殺。
詞人對妒恨陳皇后的女子說,你們不要高興得跳起舞來,須知玉環、飛燕也難免歸于塵土,一切成空。實際上,他是在申飭、詛咒那些打擊陷害忠良的權貴奸小:你們休要得意忘形,你們難道不知道,玉環、飛燕那樣的命運,最終也會降臨到你們頭上嗎?
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詞人此刻正與同事一道飲酒話別。在這閑暇之時,他的愁,依然是家國之愁、命運之愁。惟其如此,才令他感到“閑愁最苦”,才說道,不要去倚靠高樓,否則會看見斜陽墜落煙柳中,令人傷心斷腸。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南唐溫庭筠《夢江南》);“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北宋柳永《蝶戀花》)……從這些詞中,我們可以想見:靠著高樓,會看見一點點下墜的殘陽、蒼茫迷蒙的江水、輕煙籠罩的垂柳。這些都會令人傷悲。所以,辛棄疾說“休去倚危樓”,他害怕看到那落日殘陽的光景,害怕由此想到江河日下的國家。他的哀愁,本就已經太多太多了。
評解
表面看來,詞人是在傷春吊古,實際上他將自己的哀時怨世、憂國之情隱藏在了春殘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寫中。傳說當年宋孝宗讀到這首詞心中非常不快,大概他是讀懂了其真意吧。
此詞的寫作手法頗似屈原《離騷》,同樣是以香草美人為比興,來抒寫自己的政治情懷。風格上,一變辛詞常見的豪放,偏向柔美一路,委婉含蓄,卻又與一般寫兒女柔情和風月閑愁的婉約詞大有不同。今人夏承燾評之曰:“肝腸似火,色貌如花。”
上一篇:辛棄疾《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詩詞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水調歌頭·高康》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