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過零丁洋①
辛苦②遭逢起一經③,干戈寥落④四周星⑤。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⑥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⑦。
【注釋】
①零丁洋:在今廣東省中山市南的珠江口。
②辛苦:追述早年身世及為官以來的種種辛苦。
③起一經,指因精通某一經籍而通過科舉入仕。
④干戈寥落:指宋元間的戰事已經接近尾聲。
⑤四周星:周星即歲星,歲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環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詩時四十四歲,這里四周星用整數。
⑥惶恐灘:在今江西萬安縣,水流湍急,為贛江十八灘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兵敗,經惶恐灘退往福建。
⑦汗青:史冊。紙張發明之前,用竹簡記事。制作竹簡時,須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稱汗青。
賞析
文天祥(公元1236年—公元1283年),南宋愛國詩人。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中進士。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請為建昌軍(今江西南城)仙都觀的主管。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因反對奸佞董宋臣,被貶瑞州(今江西高安縣)。度宗時,因反對權臣賈似道,去職還鄉。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起為湖南提刑。次年知贛州。同年九月,元軍由元丞相伯顏統領,分兩路大舉進攻南宋,陷州頗多,眾將皆降,唯文天祥和張世杰起兵勤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八月,部隊到達臨安,一路秋毫無犯,文天祥聲望大增。次年起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出使元營被扣。后在被送往元朝京師大都的途中逃脫,先后經真州、揚州、高郵、泰州、通州,文天祥一路顛沛流離,饑寒交迫。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初,任樞密使兼都督諸路軍馬。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底,不幸被偷襲的元軍俘獲,殉國未遂。南宋末,全力抗敵,兵敗被俘,始終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誘,最后從容就義。他后期的詩作主要記述了抗擊元兵的艱難歷程,表現了堅貞的民族氣節,慷慨悲壯,感人至深。與陸秀夫、張世杰被稱為“宋末三杰”。
宋末帝趙昺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被元軍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戰船中,次年正月,元軍都元帥張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堅守崖山的宋軍統帥張世杰。于是,文天祥寫了這首詩,以明其志。詩中,詩人首先回顧了自己坎坷的一生,從入仕到兵敗,高度概括。故國的山河已是破碎不堪,個人的命運就像雨中的浮萍。局勢巨變,詩人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個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整個國家的命運。他為兩年前的兵敗而嘆惜自責。同時也為自己的孤立無援感到痛心。可是,事已至此,戰事將息,自己即使犧牲,也要保持崇高的民族氣節,決不屈服。這是身陷敵手的詩人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悲壯激昂,崇高峻美。聯系詩人的《正氣歌》一詩,我們似乎可以觸摸到詩人那凌云的浩然正氣。
上一篇:古詩《歸有光·淮陰侯廟》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晏殊·寓意》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