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不第后賦菊(詠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賞析
從隋朝開始,帝服常為黃色,后遂為定制。詩人姓黃,自然對黃色情有獨鐘。而秋天黃菊,花中君子,更為詩人喜愛。如果說詩人的前一首詠菊詩還有些許浪漫,稍顯溫和敦實,那么這一首詠菊則尖銳犀利,殺氣橫出。想當年黃巢多次遠赴長安應試,屢試不第,不爽之情自不待表。
然而,他并沒有像其他科場失利的舉子一樣垂頭喪氣,一味哀嘆,反而是昂揚自信,越挫越勇。時值重陽,秋意正濃,百花凋零,黃菊獨開。這里詩人沒有說百花殆謝,而是用了一個“殺”字,將屢試不第的怨氣一下子發泄出來,從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到詩人那咬牙切齒的形象。唐人崇尚牡丹,視之為國花,而黃巢一反傳統,對菊花大加贊賞,同時將菊花尊稱我花,更是對皇權的一種蔑視和挑戰。等到菊花盛開,香氣沖天之時,長安城里將會是滿地金黃,陣勢壯觀。這里詩人沒有說“沖天香陣透”滿天下,而是用“長安”二字,直接將矛頭指向李唐朝廷,毫無隱晦之意。
從這里我們可以設想詩人當時落第歸來,面對朝廷腐敗、民不聊生、義軍四起的局面,在眾人的擁護下,下定決心,揭竿而起。若非如此,黃巢此詩反意昭然,必然招來殺身之禍。而后來他被推舉為沖天大將軍,這“沖天”二字,或應源于此詩。或有注云,此詩為黃巢率領幾十萬義軍圍困長安時所作,果真如此,那“不第后賦菊”的詩題也就風馬牛不相及了。不管怎樣,詩人借菊詠懷,氣勢恢弘,風格剛勁,境界高遠。簡單四句,語調凌厲,斬釘截鐵,石破天驚,不同凡響。詩人是在詠菊,可是給我們留下的卻是一個身披鎧甲、手擎長劍、氣沖霄漢的英雄形象,不禁令人嘖嘖稱奇。
上一篇:古詩《高適·別董大·其一》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于謙·石灰吟》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