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炯·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
牙璋②辭鳳闕③,鐵騎繞龍城④。
雪暗凋⑤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⑥,勝作一書生。
【注釋】
①西京:長安。
②牙璋:古代發兵所用之兵符,分為兩塊,相合處呈牙狀,朝廷和主帥各執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將帥。
③鳳闕:皇宮。漢建章宮的圓闕上有金鳳,故以鳳闕指皇宮。
④龍城:漢代匈奴聚會祭天之處,此處指匈奴會聚處。
⑤凋:原意指草木枯敗凋零,此指失去了鮮艷的色彩。
⑥百夫長:一百個士兵的頭目,泛指下級軍官。
賞析
楊炯(公元650年—公元692年),弘農華陰(今屬陜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詩人,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齊名,并稱“初唐四杰”。顯慶六年(公元661年),年僅十一歲的楊炯被舉為神童,上元三年(公元676年)應制舉及第,授校書郎。后又任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垂拱元年(公元685年),降官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任教于洛陽宮中習藝館。如意元年(公元692年)秋后改任盈川縣令,吏治以嚴酷著稱,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稱他為“楊盈川”。
這首短詩,寫出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的全過程。能把如此豐富的內容濃縮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見詩人的藝術功力。“初唐四杰”很不滿當時纖麗綺靡的詩風,他們曾在詩歌的內容和形式上作過頗有成效的開拓和創新,楊炯此詩的風格就很雄渾剛健、慷慨激昂。尤其是這樣一首描寫金鼓殺伐之事的詩篇,卻用具有嚴格規矩的律詩形式來寫,很不簡單。
上一篇:古詩《楊巨源·城東早春》詩詞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林升·題臨安邸②》詩詞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