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護璽 【本書體例】
【原文】:
鳳皇于飛(2),和鳴鏘鏘(3)。有媯之后(4),將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5);八世之后,莫之與京(6)。
【鑒賞】:
這首繇辭見于《左傳·莊公二十二年》。陳國大夫懿氏要把女兒嫁給敬仲而占卜吉兇。敬仲是陳公子完的謚號(古代帝王、貴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加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懿氏妻子占卜,得到的結果是“吉利”。“懿氏繇”就是這次占卜所得的卜辭。
“鳳皇于飛,和鳴鏘鏘”,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雄的叫鳳,雌的叫凰,往往用以比喻夫妻。“于”是動詞詞頭。“和鳴”指雌雄鳴聲相和,大有夫唱婦隨之韻味。“鏘鏘”,形容鳴聲清脆響亮。雄鳳雌凰上下翻飛,相互和鳴,鳴聲清脆響亮。古人云:和為貴。夫婦和睦,氣氛協和,這就為子孫的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日后必將子孫昌盛。
“有媯之后,將育于姜。”“媯”是陳國的姓,舜的后裔;“姜”是齊國的姓,齊國始于太公姜尚。這兩句是說,媯氏的后代,將要在齊國養育。據《史記·陳世家》載,魯莊公二十一年(前673),陳宣公嬖姬(寵妾)生子款,想要立款為太子,就在次年殺了太子御寇。御寇平時和陳厲公之子完友好,陳完怕受牽連,于是逃跑到齊國。齊侯讓陳完作卿,陳完不接受,結果當了工正,掌管各種工藝人。陳完小時候,他的父親曾使周史為之筮(用蓍草算卦),有“此其代陳有國乎?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語,暗示陳完在陳國結婚,婚后為避亂逃到異國(齊國),并在異國(齊國)繁衍生息,他的子孫將要奪取這個國家的政權。
“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與京。”五世即五代。其:語氣助詞,表示推測。昌:昌盛。莫:沒有誰。之:“與”的前置賓語,代陳完的后代。這是說,到了第五代,子孫就會昌盛,官位和正卿同列;八代以后,沒有誰的權力比他大。《左傳·昭公二年》載:陳五宇為上大夫。上大夫和正卿官位相同。據《史記·陳世家》載:陳五宇之孫成子常,就是殺齊簡公的陳恒。陳恒之于陳完,為七世,據其相傳在位是八世。(參見楊伯峻《春秋左傳注》)根據童書業《春秋左傳研究》,陳氏取得齊國最高政權當在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
占卜,是古人根據龜甲被燒后的裂紋來預測吉兇的一種迷信活動。這首卜辭雖然也有迷信色彩,但它基本上敘述了當時的事實,與其說是“預言”,不如說是對陳氏家族發跡的“回顧”。在藝術上,首先采用比興手法,以神鳥鳳凰喻夫婦,給人以神圣、美好、和諧、其樂融融之感,不乏天作之合韻味,更有夫唱婦隨之情。這樣的夫妻,怎能不養育出卓然超群的子孫!然而,“天將降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接下去,鋪陳史實,敘述陳氏的發跡史。作者把史實假托于卜辭“預言”,就當時人們的心理而論,有令人不可置疑之功,因而增強了卜辭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在語言的運用上,這首卜辭很有自己的特色。它平實淡泊,自然流暢,“五世”、“八世”幾句更是娓娓道來,如數家珍。據楊伯峻先生研究,疑首二句是卜書之辭,其余是占者之辭。然而通篇押韻,和諧暢順,“鏘”、“姜”、“卿”、“京”上古都屬陽部。堪為卜辭中之佼佼者。
上一篇:《惜誦》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成相雜辭》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