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古原草送別
公元787年(唐朝貞元三年)早春時節(jié),繁華的京城長安來了一個16歲的讀書郎。高大豪華的樓臺亭閣,熱鬧非凡的大街,川流不息的人群,都令他眼花繚亂。但他沒有心思去瀏覽這都市的風(fēng)光,只是左顧右盼,逢人便打聽詩人顧況的住處。顧況是當(dāng)時京都名士,又是朝廷上的著作郎,也是當(dāng)時詩人們崇拜的偶像。經(jīng)過多處打聽,中午時分,他終于找到了顧況的家。見到了這位白發(fā)蒼蒼、大名鼎鼎的詩人。年輕人走上前去畢恭畢敬地行禮,并把一卷詩稿送上請老詩人指正。顧況打開詩卷,見上面工整地書寫著“白居易”三個字,便認(rèn)真打量這位闖上門來的陌生少年郎,他捋了捋胡須問道:“少年芳齡幾何?”
白居易忙回答:“16歲”。
老詩人又問:“祖籍哪里?”
“太原。”
老詩人又笑了笑:“這么說,你是從太原而來。”
“不,祖籍太原,寄居江南,我是從江南而來。”
顧況又打量了白居易一番,然后開玩笑說:“長安米價太貴,要長期居住可不太容易。”
這雖然是打趣的話,但確是發(fā)自老人內(nèi)心的誠摯之言。這些年來,到京都長安拜訪、求學(xué)的人非常多,可是沒有幾個在長安站住腳的。初到長安的白居易雖然不明白老詩人此話的含意,他站在那里拘束得很,時間一長,便更加心神不安。這時,顧況慢慢地打開了白居易送上的詩文,仔細(xì)看了看,突然眼睛一亮,高聲朗誦起來:“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好詩!好詩!”顧況高興地大聲驚嘆道。
他笑容滿面,走到白居易的身旁,輕輕地拍打著他的肩頭說:“少年16歲能寫出這樣的好詩,要在長安住下去也是很容易的事。”
白居易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5歲時學(xué)寫詩,8歲時已懂得聲韻,因此16歲能寫出這般好詩一點(diǎn)也不驚異。
少年白居易的這首詩,以生動的語言形象地寫出了野草頑強(qiáng)的生命力。
可以看出,少年白居易通過歌頌野草,表現(xiàn)了他一種奮斗不息的信念,一種頑強(qiáng)向上的精神。難怪老詩人顧況這樣情不自禁地大聲稱贊了,從此,顧況便經(jīng)常對人夸獎白居易的詩文,少年白居易也虛心好學(xué),經(jīng)常向老詩人求教。
之后他不僅在長安立足,而且詩文也非常有名氣,寫出了許多流傳千古的詩篇。
上一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詩詞的背景故事與賞析
下一篇:香嚴(yán)智閑《一擊忘所知》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