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仿語修辭手法
[定義]仿擬的一種。模仿固定短語或現成短語,置換或增減其中部分構成元素,仿造出新的語言運用單位的一種修辭方式。
[例釋]
例1:騎樂無窮(摩托車廣告)
例2:小吃店變成大吃店。
例1“騎樂無窮”模仿成語“其樂無窮”,通過“其qí”——“騎qí”的修辭置換,完成從源語到目標語的臨時仿造,重建修辭化的目標語。例2“小吃”是現成詞語,“小吃店”的食品多為零食,且一般分量少、價格低?,F代漢語中無對應“小吃店”的短語“大吃店”,該例在相同的位置置換源語的一個構成元素。從表面上看,從“小吃店”到“大吃店”是“小”和“大”的反義置換,實際上,“小吃店”之“小”是形容詞,“大吃店”之“大”,是副詞,表示程度深。修辭話語的臨時建構,掩蓋了源語和目的語中“小”和“大”的詞性不對等,而語用環境則可以支持臨時生成的短語“大吃店”的語義理解。
由于漢字是形音義的統一體,因此,當相關義仿詞置換的語素同時也是被置換語素的諧音成分時,就產生音仿和義仿合一的現象。
例3:大款身邊美女相伴,郎財女貌的角色設計越來越多地進入資本神話時代的影視作品。
“郎財女貌”模仿約定俗成的詞語“郎才女貌”,置換源語的一個構成元素,臨時仿造,戲謔地表現了商品社會婚戀心態的變化。從語音上分析,“郎財女貌”是“郎才女貌”的諧音置換;從語義上分析,則是“郎才女貌”的語義置換。
仿語的能產性很強,同一個源語,可以仿出同一結構的不同目的語。
例4:望洋興嘆→望醫興嘆(老百姓看病難)→望學興嘆(特困生讀書難)→望文興嘆(文難懂或字難認)→望女興嘆(窮漢娶妻難)→望房興嘆(工薪階層買房難)→望股興嘆(股民面對股市游戲規則的困惑)→望權興嘆(老百姓對權力的無奈)→望餅興嘆(媒體報道某地特價月餅售價8888元/盒,百姓望而生畏)。
“望洋興嘆”本義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后比喻做一件事情而力量不足,感到無可奈何。“望洋興嘆”是成語,漢語成語的生成規則,必須符合結構的凝固性和意義的整體性條件,且“望洋興嘆”中的“望洋”是一個語素,作為最小的意義單位,不能再拆分。但是作為修辭單位的“望~興嘆”,可以對形式和意義固定化的語言單位“望洋興嘆”進行改造:
望洋(單純詞):抬頭向上看的樣子。
→望~(動賓短語):看著某事物。
從“望洋”到“望~”,修辭改造的結果要滿足正常的言語交際要求,需要一個認知前提:認知主體的經驗系統中儲存著關于“望洋興嘆”的已知信息,否則,表達者不會模仿“望洋興嘆”臨時生造出“望~興嘆”,接受者也無法根據有關“望洋興嘆”的已知信息,解碼“望~興嘆”的未知信息。
觀察例1、例3、例4,可以發現:以成語為源語的仿語,通常突破成語的“意義整體性”和“結構凝固性”規范,目的語既改變源語的意義,也改變源語的結構,因此常常招致“成語濫用”、“反規范”之類的指責。這是混淆了一個理論界限和規范標準,實際上,“意義整體性”和“結構凝固性”是源語成語的規范,這條規范對目的語仿語來說,相對松動,所以,正像根據成語“走馬觀花”可以仿造出“下馬觀花”,根據“望洋興嘆”也可以臨時生造出“望~興嘆”。
當仿擬的源語和目的語同現時,源語本身如果已經過了修辭改造,則目的語的認知參照需要還原到源語未經修辭改造前的形態。
例5:幼年讀的“左傳右傳”、“公羊母羊”,還有平日做的打油詩、放屁詩,零零碎碎,一總都就了飯吃了。(李汝珍《鏡花緣》)
語例經過了兩道認知程序:
左傳右傳:先別解《左傳》,將姓氏符號“左”,別解為方位符號“左”。再用方位符號“右”置換別解的方位符號“左”,仿擬出“右傳”。
公羊母羊:先別解《公羊傳》,將姓氏符號“公羊”,別解為性別符號“公”(雄性)+動物符號“羊”。再用性別符號“母”置換別解的性別符號“公”,仿擬出“母羊”。
在從別解到仿擬的兩道認知程序中,第一道程序的認知難度大于第二道程序。如果在第一道認知程序受阻,“左傳右傳”、“公羊母羊”的修辭語義要么無法生成,要么改變認知方向。而如果認知主體的認知經驗中根本不存在《左傳》、《公羊傳》的原初信息,第一道認知程序受阻的可能性將增大。
[辨析]仿語與增零。都以固定短語為源語,都通過增加或替換特定符號的形式重建目的語。區別是:
(1)仿語增加的是一般語言符號,如“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幣服務”;增零添加的是數字符號。
(2)當一個固定短語置換了構成元素,而置入的元素同時又是添加了的數字時,則可能反映修辭格命名的視點交叉。如“三十七計”,是“三十六計”通過置換語言符號完成的仿語,還是通過增添數字符號完成的增零,難免糾纏。
上一篇:什么是飛白修辭手法
下一篇:什么是仿詞修辭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