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五首其二)
馬上墻頭往往迎,一枝低亞帽檐橫。
畫橋壓浦知何處,紅袖招人綽有情。
深巷月斜留蝶宿,小池煙曉拂奩輕。
秋千索下春才半,暗數流光到賣餳。
【注釋】
馬上墻頭:唐代詩人吳融有《杏花》詩云:“獨照影時臨水畔,最含情處出墻頭。”另外《墻頭馬上》為元代戲曲家白樸的經典愛情劇作,第一折中正旦李千金即有唱詞云:“便好道杏花一色紅千里,和花掩映美容儀。”表達第一眼看到秀才裴少俊時的心動。亞:樹之枝椏。深巷:宋代詩人陸游《臨安春雨初霽》詩有句云:“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秋千索下:晚唐詩人韓偓《寒食夜》詩云:“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煙雨中。”餳:麥芽糖。古俗寒食節做餳粥。
【評析】
《杏花》為詠物組詩,此為五首其二。詩人將杏花置于各種場景中:墻頭馬上、畫橋邊浦、曉煙池塘、斜月深巷、秋千索下,既暗含歷代古人詠杏花之典,又如電影鏡頭般推出一幅幅或活潑、或清幽、或寂靜的畫面,每幅畫面中都有杏花搖曳生姿的影子,且又暗含不可言傳的隱約情事。古人講究詠物詩詞“起句便見所詠之意,不可泛入閑事”,此詩首句即以“馬上墻頭”暗點杏花主題,可謂“開門見山”;詠物詩詞又講究不可直接說破,須得巧妙用典方合詠物宗旨。性德此詩正是遵循此一規范,整首詩吟詠杏花卻始終未見“杏花”二字,而杏花的萬種風情依然如入讀者眼簾,其景其境真實可感。
上一篇:無明慧經《無始劫來只這個》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
下一篇:芙蓉道楷《桃花依舊笑春風》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