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虞彥高游陽明洞
憶昔神禹奠九州,茲山會計功始休。
諸侯玉帛渺何許,但見萬永從東流。
衣冠永閉陽明洞,夜聞鬼哭巖之幽。
殊官貝闕號龍瑞,天造地設非人謀。
槎牙怪樹凍不死,化作千丈蒼玉虬。
丹洞呀然仙掌裂,翠峰巧矣蛾眉修。
梅梁飛去鐵鎖斷,往往雷雨生靈湫。
軒轅緱神極秘怪,海上笙鶴時相投。
平生閉門讀史謳,子乃探穴先吾游。
明當挾子騎汗漫,題詩更在最上頭。
不妨山水樂吾樂,豈有饑溺憂民憂?
故家喬木尚可求,有子有孫百世留。
臥橫玉簫泛歸舟,吹散萬斛江南愁。
由于陽明洞座落在會稽山中,所以本詩就從會稽山的神奇歷史開始述說。想當初,大禹奉命治理洪水,乃開九州,通九道,天下大治,在此山大會諸侯計功,因此將此山命名為“會稽”。歷史上多少帝王諸侯都曾享有過榮華富貴,都曾擁有過珍寶萬千,但如今都渺無蹤影,無聲無息,唯有這無數江河滾滾東流,永無休止,向人們述說著大禹治水的赫赫偉業。相傳大禹登上帝位后的第十個年頭,到東方各地巡視,當來到會稽山時撒手人寰,他的衣帽就被藏在陽明洞中,從此這里的夜晚經常有幽幽的鬼哭聲,從洞的深處傳出。
陽明洞有著如此神奇悠久的歷史,因此洞中的景致也就不同凡響,從“珠宮貝闕號龍瑞”一句開始,詩人轉而描寫現實的陽明洞的奇幻景象。也許洞中的綺麗不勝枚舉,詩人一言以蔽之,形象地比喻成水晶宮。龍宮的變幻莫測不是人類所能想像,也非人力所能造就的,單單是那高聳的石柱,就是如此婀娜奇怪,好似參天古木,又如蒼龍昂首,呼嘯向天一般。“丹洞”二句,是詩人描寫出了陽明洞以后,回首遠眺的印像:靈洞仿佛仙人巨掌裂開的口子,而翠綠的山峰又像美女修長嫵媚的蛾眉,蒼郁妖嬈,凝為一體,令人叫絕。
其實,會稽山令人叫絕的奇跡并不只是陽明洞,“梅梁”以后四句,描寫的是禹廟飛龍以及其他神奇的仙人傳說。相傳會稽禹廟的房梁是大梅山的梅樹干制成,唐代著名畫師張僧繇曾在此梅梁上畫了一條龍,后來在一個狂風暴雨的夜晚,這梅龍飛入湖中,大戰湖龍,天明之前又不動聲色地返歸原處,人們有所察覺后,用鐵索將梅梁纏連在立柱上。但是,這梅梁仍然不受束縛,時常掙斷鐵索,飛入靈池,興雷作雨??。總之,這是一座神奇的山,能與軒轅丘和緱氏山媲美,王子喬之類的神仙經常從東海仙島上歸來,騎鶴吹笙,在此玩樂。
詩的最后十句,是抒發感想。作者終日在屋閉門讀書,雖然家居杭州,卻讓無錫的虞彥高捷足先登,先去游覽了會稽陽明洞,這不免使作者感到羞愧,也更激起了他踏山訪水、萬里邀游的豪情。他希望偕同摯友騎馬漫游,探索那些未經發現的奇妙景點。他想從此縱情山水,再也不求讀書拯世、做官救民;他要讓歡樂充斥心胸,不再為救民于水火的理想勞神憂心。他只希望當浪游天下的行程結束以后,回到故里,子孫滿堂,生生不窮,安享天倫之樂。他只想一葉小舟,飄浮于湖上,手中一管玉簫,奏響悠揚的小曲,讓樂聲飛入天空,散進湖水,化解那綿綿不斷、無窮無盡的哀愁。
上一篇:楊載《暮春游西湖北山》詩詞選鑒賞
下一篇:楊載《梅梁歌酬鄭集之》詩詞選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