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監察師巨源將辟予為政,因讀嵇康與山濤書,有契于心者,就譜此詞以謝自古賢能,壯歲飛騰,老來退閑。念一身九患,天教寂寞;百年孤憤,日就衰殘。麋鹿難馴,金鑣縱好,志在長林豐草間。唐虞世,也曾聞巢許,遁跡箕山。
越人無用殷冠,怕機事、纏頭不耐煩。對詩書滿架,子孫可教;琴樽一室,親舊相歡。況屬清時,得延殘喘,魚鳥溪山任往還。還知否?有絕交書在,細與君看。
詞上片開頭說:“自古賢能,壯歲飛騰,老來退閑。”作者從考察歷史入手:自古以來,賢能的人,在壯年時總是意氣風發,到了老年,就隱退閑居,過自在的日子。“念一身九患,天教寂寞;百年孤憤,日就衰殘。”“九患”,九種病患,即九種毛病的意思。“念”字領起以下兩層文意:先是說,我這個人身上的毛病很多,不當世用,所以,老天只得讓我孤獨寂寞,即使“壯歲”,也不能“飛騰”;然后又說,多年來,由于自己孤苦憤懣,現在已將要進入衰殘之年,根本不可能“飛騰”,而只應該“退閑”了。總之一句話,他不適宜從政,也不具備從政的條件。詞人進一步說:“麋鹿難馴,金鑣縱好,志在長林豐草間。”在叢林草地上生活慣了的麋鹿,即使給它帶上貴重的金籠頭,用最好的飼料喂養它,但它仍然忘不了自由自在、毫無拘束的野外生活。顯然,這里是用比喻方法,表明自己放縱不羈的性格難以改變:盡管做官能得到許多好處,但我很不習慣,還是不愿意的。作者強調個人的性格原因,拒絕做官。所以,他只能訴說個人的因素,但不能將這一點與社會政治,對統治者的不滿聯系起來,即使確實如此,也要扯起一面幌子掩蓋過去。整個上片,作者從多方面陳述了他不愿做官的原因和理由。
過片,進一步說明自己的生活愿望,表達不愿做官的思想。“越人無用殷冠,怕機事纏頭不耐煩。”上句用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中“不可自見好章甫,強越人以文冕也”的句子(嵇康又是化用《莊子·逍遙游》里的句意),手法上是比擬。殷人喜愛戴的帽子,越人是不喜愛的,不能強迫越人也要戴它。意思是說,你喜愛做官,認為做官好,但你不要強迫我做官,因為我不喜愛。我最怕官府的事務纏身,讓人不自由,很難受。這在意脈上是承上片的內容而來的。究竟要過什么樣的生活呢?上片已經說過,那就是“退閑”、“遁跡”。這里又作了更加具體的描述:“對詩書滿架,子孫可教;琴樽一室,親舊相歡。”以“對”字領起下面的兩層意思。首先是說自己有滿架詩書,既可盡情披覽,也可教子孫讀書;其次是說有琴有棋,可以與親朋故舊歡聚在一起,享受飲酒彈琴之樂。這種儒雅蕭散,自由快樂的日子是多么愜意!接著,作者進一步說:“況屬清時,得延殘喘,魚鳥溪山任往還。”更何況現在正是國家太平,政治清明之時,我能夠得以茍延殘喘,就像魚兒在溪水中,鳥兒在山林里,任意戲游飛翔。作者陳述自己的生活理想,說這既是個人的愛好,國家的太平也為他提供了現實條件,這就在上片末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淡化了他不愿做官的政治情感。“還知否?有絕交書在,細與君看。”最后說,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現在還流傳著,我們來仔細閱讀它吧。用問句,措詞比較委婉,實際上正面表達了謝絕對方推薦自己從政的態度。
上一篇:白樸《沁園春·金陵鳳凰臺眺望》詩詞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白樸《奪錦標》詩詞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