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
杜 甫
方丈渾連水,天臺總映云。
人間長見畫,老去恨空聞。
范蠡舟偏小,王喬鶴不群。
此生隨萬物,何處出塵氛。
杜甫,卷二《絕句》已介紹。詩題《千家詩》原作《觀李固言司馬題山水圖》,費解。此據杜甫詩集原題改正。原詩共三首,此為第二首。清仇兆鰲將此詩編在代宗廣德二年(764)。是年杜甫由梓州攜家往閬州擬出蜀,三月嚴武復鎮蜀,相邀,杜甫遂攜家返成都。此詩似在成都作。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十四題下注:“李固當是蜀人,其弟曾為司馬,能寫山水圖。公至固家,固掛其畫于壁,而請公題之也。”
首聯描寫畫中山水。起句寫仙山在蒼茫的大海中。“方丈”,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史記·秦始皇本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渾連水”,與海水相連,渾然一體。次句寫天臺山有彩云環繞映襯。“天臺”傳為人間仙境,如孫綽《天臺賦》說:“涉海則有方丈、蓬萊,登陸則有四明、天臺。皆玄圣之所游化,靈仙之所窟宅。”
頷聯感嘆畫中仙境可望而不可及。三句中的“見畫”與四句中的“空聞”說明了這一點。三句寫能經常見到畫中仙境,四句寫到老都沒有親身經歷過,“恨”字表達了深深的遺憾之情。
頸聯評述畫中景物。五句寫小舟,冠以“范蠡”兩字,《國語·越語下》稱:“范蠡辭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復入越國矣。’……遂乘輕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終極。”強調“舟偏小”顯然指自己不能與范蠡乘舟同游。六句寫孤鶴,冠以“王喬”兩字。“王喬”即王子喬,詳見上首詩對“笙鶴”的解釋。強調“鶴不群”顯然指自己不能與王子喬乘鶴同游。
尾聯感嘆自己這輩子只能隨萬物而浮沉,無法脫離塵俗世界。“何處”即何計,也即用什么辦法,此處用反問的修辭手法以加強語氣,也就是說沒有辦法脫離塵俗世界。“塵氛”,塵俗世界。
此詩結構很有特色,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十四分析道:“此章概言山水人物。見山水恨不能親至其地,見人物又嘆不能離俗而去。上下兩段,各用一景一情,謂之虛實相間格。”作者像是一邊欣賞,一邊議論,真可謂別具一格,情趣盎然。
上一篇:岑 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孫 逖《觀永樂公主入蕃》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