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顥:《行經華陰》
岧峣太華俯咸京,
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
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關險。
驛路西連漢畤平。
借問路旁名利客,
何如此地學長生?
【注解】
華陰:今陜西省華陰縣。在華山之北,山北為陰,故稱華陰。
岧峣(讀堯):高峻貌。太華,即華山,因和華陰西南的少華山區別,故名太華。
咸京:今陜西省咸陽市,曾為秦京城。這里借指唐都長安。
三峰:指華山著名的三峰:蓮花峰、明星峰、玉女峰。
削不成:高出天外,不是人工鑿削而成。
武帝祠:指巨靈祠,漢武帝登華山后修建。相傳華山原本為一山,立黃河中,水須繞山曲流,河神巨靈將華山手劈足蹋,分為太華、少華,使河水從中直流。巨靈劈山時留下掌印和足跡,華山的五崖正如掌形,仙人掌即由此得名,“巨靈祠”建于仙人掌峰上。
枕:依靠。
驛路:指交通要路。
漢畤(讀志):漢代祭天地五帝之祠,在今陜西鳳翔縣南。
名利客:追求仕宦名利的人。
學長生:學道修煉,以求長生。
【簡析】
本詩是作者崔顥,路經華陰,眺望華山所寫的即景抒懷之作。全詩著力描繪華山的雄偉高峻和險要。
首聯第1、2句,寫華山高聳云天,俯視西京,三峰陡峭,鬼斧神工,壯華山之雄奇,極有氣勢。
二聯第3、4句,描寫華山風云變化的景色,渲染華山氣象的壯觀。
三聯第5、6句,寫華山地勢的險要。通過以上三聯的寫景,突出了華山的壯美。
最后,結聯第7、8句即景抒懷,抒發了作者淡化名利、希望通過修煉,以求長生的感情。
全詩對仗工整,語言生動,氣勢雄健,意境壯闊,融神靈古跡和山河名勝于一爐,結尾用婉語,對那些汲汲于功名利祿之人,進行譏諷,并向世人勸諭。顯得隱約曲折,含蓄蘊藉。
【今譯】
高高的華山,俯視著長安京城,
三峰伸向天外,不是人工削成。
在武帝祠前的烏云,將要消散,
雨過天晴,仙人掌上一片清新。
秦關北靠河山,地勢險要,
驛站西連漢畤祠,道路坦平。
借問路旁那些追名逐利的人,
為何不到這里訪仙學道求長生?
(抱著金磚跳井:要財棄命,實在愚蠢?。?br />
上一篇:崔顥《黃鶴樓》賞析
下一篇:韋應物:《寄李儋元錫》賞析